老徐茶座广西新闻奖获奖专栏栏目主持:徐强胡辉
主持人语:歧视源自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或者屈指可数的蝇头小利,究其实,乃是一种短视。在景区门票价格上采取“双重标准”,体现的是小聪明,失去的将是大机遇。这不应该是聪明人的所作所为。
随着“十一”黄金周到来,景区门票价格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本来是想通过旅游放松身心,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谁知被气了一路。”近期从外地旅游回来的罗小姐说,当地很多景区的票价都分本地人和外地人,同样一张门票,却花了很多“冤枉钱”。针对景区门票“因人而异”的问题,原国家计委早在《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办法》中就明确规定:游览参观点不得区别中外游客、本地外地游客设置两种门票价格。然而,《法制日报》记者采访得知,监管部门的禁令下达快20年了,景区票价“因人而异”的现象并没有销声匿迹。
景区门票外地人和本地人两个价,甚至还有景区推出外国人免费政策,各种因为票价不公平引发的争议一直不断。究其原因,如某些专家所认为,基于地域等客观因素,如在对景区的建设与后期维护上,两者之间的贡献无法做到完全相同,而且还要照顾原住居民的情感,所以票价因人而异似乎情有可原。但是,笔者以为,票价因人而异不过是一种发展“短视”,一视同仁才是长远发展良方。
票价因人而异,照顾本地人,就可以不顾外地人情感吗?如果景区发展只顾本地人,那不过是一种“小家子气”罢了。只要有足够的格局和长远发展的眼光,景区就应该打开思路,对票价一视同仁。虽然本地人旅游价格便宜,但同一景区重游的当地人毕竟只是少数。如何对待外地人,吸引外地人,才是景区发展需要长远考虑的问题。如果因为票价之差影响游客数量,对于景区来说未尝不是因小失大。
旅游城市的长远发展,不应该拘泥于景区票价高低,而应该放眼全局下好“一盘棋”。作为旅游城市,能带动经济发展的不只有门票。如果景区价格实惠,能吸引外来游客,那么,通过餐饮、住宿、购物等刺激消费,让外地游客更觉得温暖,更有眷恋,更愿意留住脚步。虽然没有在票价上赚得更多,但从旅游发展来说,却更能增加“回头率”,赢得城市魅力分。
票价是小事,公平却是大事。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从法理上来说,景区应公平对待本地外地游客,不应在门票价格上歧视外地游客。因人而异的票价,给予外地游客很明显的歧视感,正因此,才有了多起因门票问题引发的游客起诉景区案例。票价乱象不应止于民众投诉,投诉一起才受理一起,更重要的是,有关部门严格执法,强化监督,加大处罚力度,为票价公平“护航”。
门票公平关系到城市温度。作为旅游城市应看到,与其考虑对本地人一时的票价照顾,不如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以旅游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从而赢得切切实实的民生红利。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雷凝“环广西”开赛在即,最激动的莫过于广西的自行车爱好者了。广西自行车协会秘书长曹绍波介绍,广西目前还没有自...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