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就字面意思完全与创业不搭边,可就是这样一个日常的行为,有人却把它当成了创业。这个人名叫文仕征,“去买菜”创业项目的发起人。
“买菜”梦的萌芽,要从一家烧烤店说起。文仕征学的专业是临床医学,干的工作是药品营销,后来摇身一变,开店当起了“烧烤仔”。刚开始,烧烤店人气比较旺,但开店半年后,由于市政施工,过道封闭、交通不便,生意立刻变得冷清。为了节约成本也为了菜品质量,文仕征辞退了采购员决定自己亲自负责店面的采购事宜。
“那段时间,真不是用痛苦两个字可以形容的。”文仕征回忆起一大早黑着眼圈去采购菜品的日子非常感慨。在嘈杂的菜场,他看到大部分同行耗费相当多的时间才买完菜,以前他曾责怪采购员买菜不砍价,轮到自己采购时才知个中艰辛。
“感谢那段日子,给了我一个点子。”文仕征灵光乍现,决定自行创办一个互联网买菜平台。他打算通过平台让各个菜市的价格透明化,畅通最后3公里的物流,全面解决中小餐饮的采购难题。
万事开头难。“去买菜”APP开发原本目标是3个半月内上线,但经验不足走了不少弯路,正式上线的首个版本最终历时1年的开发周期。APP上线后,反响很好——凭借更自由的采购方式获得不少用户认可,很快积累了3000多个全国各地的付费用户,这让团队坚信“送菜到家”绝不是伪需求。
不过,APP也是有弊端的:一是下载推广的成本越来越高;二是APP设置的投标竞价式交易方式对于小额交易用户来说不够友好;三是APP更新较慢,一些软件漏洞不能及时处理导致运行时偶尔出现问题。体验感下降、用户减少、资金不足、项目进展缓慢、失去方向……创业项目一度到了让人崩溃的边缘。
机缘巧合之下,文仕征的创业团队入驻到广西众创示范基地。创业导师的指点,对整个团队启发良多:“交流让思路变得开阔,之前在办公室闭门造车,软件好不容易开发出来了,用户却并不买账,反复浪费大量时间。”
去年,“去买菜”项目拿到了基地一次性创业补助资金8万元。团队的信心高涨,运营渐入佳境。很快,操作简便的“去买菜”小程序按期开发完成上线;“同城菜市”小程序也开发完成上线内测,与“去买菜”小程序组合形成一个兼顾多方需求的菜品采购服务软件矩阵,并增加了区分于餐饮采购的家庭用户买菜通道,还对接了配送方,可实现同城1小时配送到店到家。
在未来的规划方面,文仕征也已做好了准备:继续以南宁为试点完善整个同城菜市和“去买菜”小程序的运营流程,争取快速拓展1-2个省会城市的区域市场。
到今年年底,团队希望“同城菜市”可覆盖全国的一线城市,成为覆盖面最广的1小时送菜上门的便民平台。“我们期待每个公众大号上,都有一个‘去买菜’的按钮。”文仕征表示他对这一天的到来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石宇奇赢得轻松。今报记者覃江宜/文邹财麟/图最好的球队登上最后的舞台。5月25日,2019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赛结束...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