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海芳
动画连续剧《那世纪》剧照。
近日,反映广西壮族“那文化”的26集动画连续剧《那世纪》已在广西科教频道开播,让神秘的“那文化”走进大众视野。同时,主题曲《烟火人间》也被传唱开来,收获了不少粉丝。
“那山那水那条河,那沟那岭那道坡,那人那狗那世界,那村那屯那首歌……”在来宾歌手盘海芳的演绎下,一幅带有壮族色彩的原始农耕生活图景随着欢快的旋律和歌声徐徐展现在观众眼前。盘海芳是如何与这首歌结缘的?7月1日,她与记者分享了《烟火人间》背后的故事。
机缘巧合的相遇
盘海芳是广西知名歌手、来宾市戏剧家协会的主席。谈及演唱《烟火人间》的原因,盘海芳说:“或许就是缘分使然吧。”
今年4月,盘海芳所在的单位准备了一首原创歌曲《桂中放歌》参加自治区的歌唱比赛,而在去南宁正式录制《桂中放歌》前,盘海芳把自己录好的歌曲小样发给作词人荣斌(来宾籍诗人、《那世纪》联合出品方之一的负责人)。荣斌听到盘海芳的歌声后眼前一亮,便将自己作词的另一首歌曲——《烟火人间》的伴奏发给盘海芳,让她试着演唱这首歌。
“当时拿到《烟火人间》的歌谱时,我并不了解这首歌的故事背景,单纯从词意和伴奏上理解,第一感觉就是很简单、欢快、朗朗上口,是一首反映民族生活场景的歌曲。”盘海芳说,拿到伴奏半个小时后,她就用手机录好小样,发给荣斌。很快,她就接到了到南宁录制《烟火人间》的邀请。
5月,盘海芳去南宁录制《桂中放歌》,并尝试录制《烟火人间》。在录音棚里,荣斌和《那世纪》主题曲的作曲老师听到盘海芳的演唱后,更加确定了这就是他们一直寻找的声音,一致决定将《烟火人间》交给盘海芳演唱。
致力传播民族文化
据了解,动画连续剧《那世纪》中的“那”是壮语“na”的谐音,意为“田”和“峒”,泛指田地或土地。壮族人据“那”而作、依“那”而居,由此孕育出的文化称之为“那文化”。
盘海芳生长在一个壮、瑶民族组成的家庭,爸爸是壮族人,妈妈是瑶族人。而她自小就生活在壮族文化环境中,也会讲壮话,这让她对壮族民族精神有着深刻的体会,对“那文化”也有着独特的理解。
“一开始我不知道《烟火人间》的故事背景,只是凭感觉演唱,但当得知这首歌是反映壮族‘那文化’的动画连续剧《那世纪》的主题曲之后,我花了两周时间深入了解《那世纪》的故事,提升自己对‘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盘海芳告诉记者,随着对“那文化”的深入了解,她对歌曲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虽然这首曲子节奏轻松欢快,但它蕴含着广西壮族人民坚忍不拔的劳动精神。”因此,为让这首歌更契合《那世纪》的精神及人物形象,盘海芳在演唱时巧妙地将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相结合,使歌曲通俗易学又不失民族特色,大大提高了人们对歌曲的接受度。
作为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盘海芳一直致力于传播来宾民族文化。她希望借助这次机缘,让来宾文化有更多机会被挖掘、包装、推广,让更多人了解,以此提升来宾的文化品位和城市知名度。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杨来陆蓉蓉)“以前,我只能干点零工,加上政府的低保,一家人勉强维持生计;现在,我是厂里的工人,负责手机配件,每月有20...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