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梁莹通讯员谭德军
在第一批支援湖北抵达武汉的广西抗疫医疗队中,大家分别来自全区13家综合医疗机构。抵达武汉后,医护人员便入驻武汉黄陂区中医医院,正式开始了紧张的救治工作。
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二区的护士蒙雪晶在第一时间报名并入选了医疗队。外表文静的蒙雪晶,还是一名勇于开拓的“排头兵”,工作上获得多项荣誉。
“有时治愈,常常关怀,总是安慰。”在武汉抗疫期间,这位1991年出生的白衣天使对医生特鲁多的名言有了更深刻感受。
接班
“由于患者多,时间紧、物资紧张,所以我们每天分为4个班次,每个班次的时间是6个小时,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过去。”2月2日14∶00,刚好是蒙雪晶交接班的时间。
这时候,蒙雪晶和队友们早早穿戴好防护服,从清洁区走进半污染区。再打开最后一道门,便正式进入污染区,也就是病房。“我们必须严格穿戴好防护设备,可以说是从头发武装到鞋底。污染区里,我们每一个动作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保护我们的‘盔甲’会被抠破。”虽然蒙雪晶和队员们在闲暇时也会相互调侃,笑彼此像企鹅一般走路。但她觉得,此刻的她们更像电影里的“大白”,有着白色的防护服、暖心的话语、关爱的眼神、鼓励的动作。
半个小时后,蒙雪晶和队友们交接班完毕。于是开始了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的6个小时。
安慰
2月2日,19∶00。突然,护士站的警示器响起“6床呼叫”的声音。蒙雪晶快速走过长长的通道,向6号床病房走去。
“床上躺着一名中年男子,已经上了心电监护仪,闭着眼睛吸氧,状况并不太好。”蒙雪晶看了一眼心电监护仪,显示着他的生命体征尚可,心中大概明白了患者呼叫的目的。
这里绝大多数病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他们更需要心理上的慰藉。于是,蒙雪晶轻轻地问道:“叔叔,您有什么事吗,哪里不舒服吗?”半晌,这位患者才开口说:“我想喝水。”
蒙雪晶当即倒好水端给他:“叔叔加油,多喝水,您就能退烧了。”
“网上都说治不好,没有特效药,是真的吗?”喝了水,这位叔叔缓了一口气。
“只要您多吃多喝,身体养好了,一切自然药到病除,请相信我们。”蒙雪晶再次安慰他说。
在这样的密闭空间里,隔着口罩讲话并不容易。就算是医生之间交流,也多通过纸笔。在日记里,当蒙雪晶回忆这段对话,让她更觉得患者需要医生“亲口”的安慰和鼓励。
“我相信他已经听进去了,因为他冲我点了头,安心地睡了。”蒙雪晶说。
理解
2月2日,20∶00。这时,蒙雪晶接待了一名新入院的60岁老人。
老人的手指冰冷,由于身体不舒服再加上情绪紧张,他便一直不停地说话。于是,蒙雪晶尽量安抚着这位老人,告诉他说:“老爷爷,我是国家医疗队广西队的,来这里支援武汉。”
“谢谢你,广西的朋友。”老人向她表示感谢,还很小心地问:“广西也有这个肺炎吗?”
在听到“也有”的回答后,老人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武汉真是连累了全国呀。”
蒙雪晶一听,赶紧劝他:“爷爷,您不能这么说,我们是一家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所以我们都来了,您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快点好起来。”
“你是不是也很想家?”老人的心情好了一点,问道。
“那你要快点好起来,我才能早点回家。”蒙雪晶告诉他。
“好。”此刻,老人的回答只有一个字。“但这仿佛是一种约定,一个承诺。我防目镜瞬间就起雾了。”此时,蒙雪晶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国家需要我们,党和人民需要我们。我亦如当初的我,要坚定无比地大步往前走。”
“路上,窗外的路灯依旧明亮。待到春花烂漫时,将是一个全新的武汉。”当蒙雪晶回到宾馆时,已是2月3日的凌晨4时,在日记中,她如是写到。
新闻推荐
畅通农产品物流保障“菜篮子”供应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回应疫情防控中的焦点话题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董峻随着元宵节后大量人员返工和复工,大中城市对“菜篮子”产品需求不断增加。面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菜、...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