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春楠通讯员李芳林黄富强
疫情当前,使命在肩。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积极变化,如何帮助企业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和恢复产能?
“要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上有所作为,积极反映企业所想所盼所急所难,协调推进惠企政策落地,帮助做好企业纾困工作。”根据自治区政协主席蓝天立提出的要求,自治区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中央、自治区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精神,在组织深入走访调研企业复工复产的基础上,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信息,积极为助推我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鼓与呼,在生产战线上充分展现政协担当的力度与温度。
聚焦复工复产
精准建言施策
有序复工复产,不仅仅要恢复经济,更要提振信心。
“在疫情可控的前提下,抢先有序复工复产、恢复市场活力,是拉开或者缩小与其他省份经济差距的关键时期。”民革广西区委会副主委李拥军建议,把疫情期间复工复产作为考量我区优化营商环境效果的尺子,对低风险区域,按照网格化管理,主动协助困难企业尽早复工。
人工不足、防控物资短缺是目前制约企业稳定复工复产的一大难题。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在反映的社情民意信息中建议,应在坚持防疫控疫标准的前提下,利用线上渠道帮助企业拓宽招工渠道,解决用工荒问题;在保障一线抗疫单位使用需求前提下,帮助企业协调采购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解决其后顾之忧。自治区政协委员何清新提出,应部署劳动力流动引导方案,配备防疫专业人员跟车服务,对区内重点工程、企业、重点企业、劳动力流动量大的地区,由劳动力输出地政府出资组织专车集体接送。
“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畅通企业诉求渠道应成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前提。”农工党南宁市委会社会服务科负责人牙米娜呼吁,各地市可开通本地统一的企业服务热线功能,遇到问题“接诉即办”,并细化服务方式,为企业实现“不见面”审批服务。
紧扣企业减负
支招破解难题
特殊时期,落实好企业降费减负政策尤为关键。
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工商联主席磨长英建议,适当调整信贷政策,对因疫情影响受困的实体经济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并给予民营实体经济企业新增临时性的专项生产资金,以减轻企业特别是民营实体经济企业的资金压力和经营成本;实行抗疫期间民营中小企业办公房租、物业、银行利息减免政策,扶持企业渡过难关。
“许多小微企业现金流已极度紧张。”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建广西区委主委钱学明呼吁,应鼓励、支持和引导各级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开辟绿色通道,着力做好涉及防疫物资生产、销售、运输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加大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服务,切实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落实好降费减负政策,就是对企业最大的扶持。”农工党广西区委副主委覃建宁建议,成立疫后中小企业生产重建扶持专项基金,对原先生产经营良好仅因疫情防控冲击而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进行特别扶持,帮助中小企业恢复元气。自治区政协委员莫烦认为,应严格落实税费减免和复产稳岗奖励政策,出台更具体的配套政策适度减免企业在疫情期间的租金。
直击短板软肋
献计稳定复产
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既需要“硬”政策,也需要“软”扶持。
“落实好‘硬’政策,也应强化‘软’扶持。”民进成员、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协作科负责人曾敬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可通过远程专业化的咨询、培训等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经营管理,特别是财税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法律等方面的服务。
自治区政协常委、民建广西区委副主委杨正川认为,疫情低风险地区应将限制企业复工复产的审批、备案等行为转变为加强指导企业做好复工复产的防疫措施上来,推动在区内实现互相承认各地开出的证明,实现证明互认,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证明。针对企业申诉渠道窄问题,九三学社成员、钦州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希龙建议,应依托服务热线、官网等平台,畅通与企业和企业家的联系渠道,确保企业有关诉求及时受理、有效办理、及时答复。
汇集众智凝聚众力,携手并肩共渡难关。截至目前,自治区政协已收到有序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方面的社情民意信息30多篇,经编报后分别报送全国政协办公厅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持续为我区企业复工复产聚合力、添助力、献智力。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袁莺)3月6日,广西民族出版社向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捐赠《人间有大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诗选》等图书200...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