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洪流滚滚向前,翻开广西建工集团二安公司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奋斗长卷,那里有几代人的光荣与梦想,有几代人的奉献与坚守,记录了一家国有企业顽强奋斗的发展史,蕴藏着国家持续向前的力量。
爷爷说我是党员 吃点苦算什么
1958年的一天,爷爷和400多名工友从山西太原安装公司被抽调到柳州,一起组成一个新的集体——广西二安公司前身。年轻的公司,旺盛而有活力;年轻的员工,虽然生活艰苦但却朝气蓬勃,为了建设祖国的共同目标努力奋斗着。1960年,全国遭遇饥荒,如何让职工们既能吃饱饭,又不落下生产,成了爷爷主要考虑的问题。他带领大家利用休息时间开荒种地,保障生产,自给自足。大家吃饱了饭,工作的干劲更足了。作为党支部书记的他,经常带头下工地,和大家一起干活。当时单位正在承建国家的重点项目——柳州水泥厂,项目现场没有氧气瓶了,爷爷就推着一辆板车,往返20多公里,来回运送氧气瓶。他将一腔热血和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他说:“我是党员,就要能吃苦。”他给后辈们立下三点规矩: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
父亲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
当过兵的男人就要冲在前头
1981年,刚从部队退伍回来的父亲在爷爷的影响下,进入广西二安公司当司机。他刻苦钻研技术,从大客车到货车,从大吊车到小轿车,没有一样能难倒他。因为技术过硬,他还获得过柳州市里颁发的“驾驶状元”奖状。他从爷爷手中接过柳州水泥厂工程的接力棒,在基础建设上继续扩建。一群年轻人干劲十足,工地处处显现出热火朝天的工作景象。1986年,柳州水泥厂工程终于全面完工。
然而企业的发展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样一家如日中天的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开始从辉煌的顶峰衰落。2003年,父亲遗憾地离开了他深爱的工作岗位。为了不给国家添麻烦,人到中年的他开始了艰辛的自谋职业之路。他对我说:“在工作岗位一天,就要好好干。企业需要轻装上阵,我们就要服从安排。等你毕业,再回二安。”
我在最好的时代 预见未来
2011年,从国外求学回来的我也加入二安这个大家庭。谢觉哉先生说“爱国的主要方式,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而我所从事的工会工作虽然平凡,却是温暖的存在。我们把上级的好政策好声音传达给基层,帮助职工解决问题,帮扶困难人员,开展技能竞赛,宣传法治安全……同时,我也真切地看到困难职工每年都在减少,而国家对因病住院的职工实施医疗互助的比例却在大幅提高。我们都尽可能地在这个感知冷暖的岗位上,做好每一件小事,助推企业的发展,同时让发展的成果惠及职工。
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公司在QC工法、施工专利、BIM技术和信息化运用等现代科技方面,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安装、装配式等领域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更相继拿下了两项全国安装领域的最高奖项——中国安装之星、中国钢结构金奖。在祖国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基建狂魔”的铁军中,也有广西建工二安人的身影。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使命,而如今正是最好的时代,我们当代青年可以完整地经历和见证祖国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历史进程。那些从祖辈和父辈们身上,传承的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工匠精神,正是激励我誓与祖国共奋进的强大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首往昔,那些穿越时空的记忆凝聚了一代代人的奋斗情怀,记录着时代的变迁,见证着祖国的发展。当那些理想与激情、辉煌与荣耀、怀念与珍视,积淀成品格与精神气质时,这份工作对我而言,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承,更是一份执着坚守的信念和变革创新的激励。在祖国前行的洪流中,跃动着我们三代人爱岗奉献的报国心。
(一等奖,作者单位:广西建工集团二安公司机关)
新闻推荐
1月26日,在医院开展第一批驰援湖北医疗队报名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虽然在1月27日第一批驰援湖北医疗队出发时,我没能及...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