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茫茫的一片,连鱼都没有了,静悄悄的,特别恐怖。”9月2日,海南岛西北部珊瑚白化的发现者、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元超描述他当时在海底看到的景象。
珊瑚礁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为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场所,同时也被认为是非常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
今年8月,多地科研人员和环保人士发现,海南岛西北部海域出现大片珊瑚白化,有学者称其规模和白化程度“史上罕见”。此外,雷州半岛西部和广西涠洲岛等区域也发生了大面积珊瑚白化。
珊瑚白化,意味着珊瑚体内为其供给能量的共生藻离开或死亡。如果白化严重,珊瑚最终会因为缺乏营养供应而死亡,进而导致珊瑚礁的退化甚至消失。
李元超介绍,通过监测判断,海南岛西北部、临高近海域的珊瑚死亡率在86%以上,不到20%的珊瑚仍保留有水螅体,存在恢复的可能性。但由于近期海域水温居高不下,珊瑚存活的可能性近乎渺茫。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受白化影响的大多数珊瑚原本就是耐受品种。
据多名科研人员推测,此次多地大规模珊瑚白化的直接原因是南海海水温度过高——接近或超过30℃。而海水之所以持续高温,或与今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和北部湾地区台风偏少相关。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显示,8月上旬,海南岛西北部及雷州半岛西部的海水热度数值高升,珊瑚白化预警已达到最高值。
9月4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最新预测,南海海温未来一周比往年同期平均偏高0.6℃左右,比上周又上升了0.1℃。
事实上,全球气候变化和频繁的人类活动干扰一直是珊瑚礁面临的重要挑战。近年来,珊瑚在全球出现白化的频率越来越高,保护珊瑚礁的工作也愈发紧迫。综合澎湃新闻、中新
新闻推荐
步入中老年行列,眼睛也在随着年龄增长而衰老。老年朋友如果患上白内障,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不仅会严重影响生活,还可能会引起...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