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诗阳
提高生活品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追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全区上下更好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十三五”时期,自治区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促进全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短板弱项仍不少,必须把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的奋斗目标,以及到2035年“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并立足实际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按照这些部署要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切实推动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收入是民生之源。群众腰包鼓不起来,生活品质就提高不上来。必须扭住增收这个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充实老百姓的钱袋子。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积极发展慈善事业。
扎实办好各项民生事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创业带动就业机制,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烈军属、易地扶贫搬迁户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深化与东盟国家教育交流合作,加大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教育发展支持力度,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自治区级统筹,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推进健康广西建设,深入实施健康广西行动,加快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产业,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和创新,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国家生育政策,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推进广西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打响“壮美广西·养生福地”品牌。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强烈。要依托我区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机制,持续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深入实施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和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打响文学桂军、漓江画派、八桂书风、刘三姐、广西出版等文化品牌,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激发各类文化主体活力,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让更多群众通过运动强健体魄、享受生活。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多层次多领域全面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创建“网格化+智能化”社会治理新模式,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新闻推荐
广西环境空气质量创佳绩 前11个月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3%
新华社南宁12月30日电(记者孙一)记者从29日举行的广西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前11个月,广西环境空...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