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宁讯(记者/李新雄)为保障粮食安全,加强交流与合作,周年繁殖区(广西)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示范与交流会日前在大化召开,近百名来自区内外的植保专家参会研讨。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外来入侵虫害,其繁殖能力、生长能力强,对玉米、水稻等农作物造成的危害很大。与会专家围绕草地贪夜蛾在不同地区的发生特点和防控情况进行了讨论交流。据广西农科院植保科技人员介绍,大化地处北回归线以北,玉米是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超过24万亩。2019年开始玉米遭受草地贪夜蛾危害,损失惨重。为此,广西农科院专家依托科技项目有的放矢,针对广西石山地区缺水、坡陡、地块小的特点,探索出一套绿色环保防控技术,通过划分草地贪夜蛾“生物+物理”防控区、“化学+物理”防控区,并采取“智能性诱监测+太阳能LED杀虫灯+撒施颗粒剂”的综合防控,大大降低了虫害。与会专家实地观摩防控示范点后表示,该技术操作简便、效果好,有推广前景。同时,专家们建议,要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因地制宜,尽快研制出防治效果好、毒性低的农药,抑制草地贪夜蛾繁殖,减少危害。
新闻推荐
厚植创新土壤 弘扬科学精神 广西科协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出台
本报记者李新雄到2025年,广西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达到多少?5年内我区要建成运营多少个科技场馆?科协作为科技工作...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