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讯 如今,走进桂平市南木、石龙、厚禄等乡镇农业综合开发园田化项目区,就会见到整齐划一的灌排水渠,平坦笔直的机耕道路,水泥硬化的耕作田埂,生态环保的太阳能诱虫灯,加上路树婆娑,清风徐来,构成了一幅“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田园风光。近年来,桂平市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园田化项目建设,既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又美化了田园风光,促进了乡村清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桂平市现有耕地104万多亩,其中水田75.7万亩,农业资源丰富。过去,由于土地分散经营、灌溉不能保证、田块高低不平、大小不匀、土壤肥力不均等,不利于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和产业化发展,制约着农民收入增加。2008年,该市抓住粮食总产量超50万吨并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获得了自治区中低产田改造、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该市还采取财政补助,整合乡镇、村自筹资金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按照“以路为主、路渠配套、截弯改直、拓宽硬化”的方针,组织农发办、纪检监察、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通力合作,实行科学合理规划,对项目工程进行公开招投标,将物资设备列入政府采购,聘请有关单位,开展项目监理、测量设计、施工,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监管。该市农发办人员还经常深入项目区,广泛宣传发动,协调解决土地调整、施工建设等困难和问题,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园田化项目建设。
据了解,2008至2012年,该市共投入资金6588万元,先后在社坡、厚禄、白沙、南木、石龙等乡镇5.71万亩水田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园田化建设。建设排灌站2座,开挖疏浚渠道13.3公里,衬砌渠道204.2公里,建设渠系建筑物897座;改良土壤1.39万亩,修建机耕路86.31公里;开展技术培训13500万人次,技术示范推广1.2万亩;在1.8万亩项目区安装太阳能诱虫灯等370台(件)。实现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29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1.5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5万亩,年节水量90.9万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36.1万公斤。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园田化项目,达到了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便于机械操作的目的,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带动了农业生产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据测算,年亩产稻谷比实施项目前增产90多公斤。该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2007年45.56亿元、3253元增加到2012年82亿元、6960元,年均分别增长16%、22.8%。此外,还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阮正才 卢海)
新闻推荐
...
桂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