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少珍
“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许许多多的荣誉和光环下,他从不自满和歇步,而是孜孜不倦地追求精益求精。他,就是最近获得国务院表彰的全国先进工作者、市人民医院院长谭海涛。
科技创新领头雁
谭海涛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市人民医院,成为一名骨科临床医生。勤奋好学的他从此如鱼得水,展开翅膀准备大干一番。
每天,谭海涛总是第一个赶到病房,大到断肢再植,小到清创缝合,他都不放弃哪怕是一次可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骨科,他每天参加3至5台手术,每年至少要完成各种重大手术400多台,治疗各种病人1000多例次,通宵达旦为抢救病人做手术更是常事。就这样,年轻气盛的谭海涛凭着年青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在学无止境的医学领域刻苦钻研,不断探究,很快就脱颖而出,被医院列为后备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先后被派送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天津医院、新加坡樟宜综合医院等国内外骨科技术力量雄厚的医院学习和进修,为他的成长铺路、搭桥。在临床实践中,谭海涛勇于挑战高难度骨科技术,不断向高难度的大手术挑战,逐渐在骨科领域崭露头角。1997年,他在贵港市成功实施了首例断肢再植术,1999年,又成功实施了世界上第10例双手毁损伤再造术。2001年,他在广西区内首创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健血管桥接修复下肢严重毁损伤。从此,未满30岁的他挑起了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的担子,从一名普通医生迅速成长为一名骨科知名专家,在行业内引起了关注和重视。
谭海涛坚持治病救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短短几年里,他带领骨科的医生们先后引进和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达30多项。他们运用目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关节、脊柱外科微创技术,实施小切口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200多例、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100多例。他先后承担并完成了自治区、市科技部门下达的9项科技攻关课题,其中,《显微外科技术在小儿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关节镜下重建交叉韧带》、《以腓肠神经滋养血为蒂的岛状皮瓣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3项临床科研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贵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一等奖。
革故鼎新创佳绩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志有多高,路就有多远。
2007年10月,年仅38岁的谭海涛凭着出色的医疗技术、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过人的胆识和魄力,被组织委以重任,担任市人民医院院长一职。如何给这所具有70年历史的地级市医院赋予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呢?踌躇满志的谭海涛审时度势,找准医院发展定位,以其超前的思维和独到的眼光,果敢地提出“建设区内一流、跻身于国内先进行列”的奋斗目标。
设备、人才和学科建设是一个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有力支撑。为了把市人民医院办成一流的三级甲等医院,他把钱用在刀刃上,用在病人最需要的地方。近两年来,相继投入1亿多元,新建业务用房约4万平方米。在拓宽就医环境的同时,高标准配套医院设备,先后引进德国西门子磁共振MR、飞利浦多排螺旋CT、飞利浦大平板血管介入机DSA、西门子彩色四维多普勒、日本奥林巴斯全套电子内镜治疗系统等国际上最先进的治疗辅助设备。医院扩建了设备一流的现代化重症医学科和层流手术室,使医院综合治疗能力明显提高,急、危、重、疑难病人的诊治和抢救能力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医院整体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去年,门诊病人、住院病人、手术例数分别增长了4.8%、16.8%和13.4%。
谭海涛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级技术人才入手,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的服务意识、管理理念、技术水平。他上任以来,分别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新加坡樟宜综合医院开展了密切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聘请了24位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医院还每年选派近40名优秀技术骨干分别到北京、上海、美国、日本、台湾、德国、新加坡、奥地利等国内外高等级医院进修学习,进一步拓宽了人才培养渠道,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现代化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高素质学科人才。目前,该院的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肝胆科等优秀学科群已形成,多项技术紧跟国际发展前沿,微创手术、介入、放疗、化疗等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一位前来讲学的外国医学博士亲眼目睹了该院骨科医生主刀的高难度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竖起拇指连声赞叹:“very good! very good!”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