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塘讯 8月30日,正在给农田灌溉的覃塘区樟木乡凌动村农民翚新伦环视四周绿油油的田野,兴奋地说,这片300亩的农田历年来只能种一造水稻,今年村里搞“一事一议”建起了电灌站,从此可以种两造水稻了。
兴水利,筑道路,建人饮,修球场……通过“一事一议”,今年樟木乡共建成27个公益项目,全乡四分之一壮族群众直接受惠。
资金难筹百姓愁
樟木乡现有壮族人口8万人,是贵港市最大的壮族集聚乡。由于历史原因,他们大都居住在石山里,缺水少路,基础设施落后,村民要求改变现状的意愿强烈。但由于经济落后,投入资金巨大,他们的愿望难以在近期内实现。
显滕村水显屯群众长期饮水困难,屯中虽然打了几口30米深的水井,但到冬季全屯人还要排队等水。
凌动村周边千亩农田,夏收过后干旱无水,没法种下农作物。
颜塘村一直想修建11公里长的通乡水泥路,但资金筹了九年,还是筹不上来。
据悉,2009年底前,该乡八成以上人口饮水困难,九成多农田受旱涝威胁,近九成村屯没有水泥路。
“一事一议”干劲来
正当群众为资金问题一筹莫展时,国家“一事一议”政策春风吹来,鼓起了农民群众建设家园的冲天干劲。
只要村民讨论通过建设公益事业项目,出少量资金,国家就给予资金支持,这样的“一事一议”政策,当地农民非常拥护。樟木乡党委书记对这一惠民政策有深刻的体会。
得知这个政策好,颜塘村连夜召开群众大会,一致同意修建屯水泥路,三天时间内就筹到了8310元的款项,此后得到国家财政补助2.9万元,用10天时间就建成了5.3公里长的机耕路。
水显屯群众达成兴建人饮工程的决议后,每人出资 15元,得到了国家3.1万元的财政奖补,于今年8月初建成了自来水工程。
饱受旱灾之苦的罗柴村罗文屯群众一呼百应,在得到7.9万元的财政奖补后,510名外出务工青年又共捐资4.9万元,于今年夏初修建了15公里长的三面光水利,让丢荒十多年的160亩水田重新种上了水稻。
据统计,今年至8月24日,全乡共筹到138.7万元“一事一议”资金,累计修建三面光水利31.6公里,建成道路15.7公里,兴建人饮工程2个,建设文化室、灯光篮球场11个。
年年推进有奔头
村民尝到甜头,村干部有奔头。今年8月初以来,各村纷纷召开村民大会,讨论、规划新的公益事业项目,争取新的“一事一议”项目,并立即申报,争取尽快得到审批。
“‘一事一议\’实施有5年时间,每年实施一个项目,五年后全村面貌就得到根本变化。”六旺村支书对未来充满信心。今年初以来,他所在的岭六自然村建成1公里长的村水泥路,硬化了村中道路,目前村民计划再修建剩下的2公里长的村水泥路,建设文化室,明年兴建人饮工程,后年建村中小公园。
目前,樟木乡72个自然村均初步制定了“十二五”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规划,计划每年建设“一事一议”公益事业项目一个以上。(覃伟 覃金镜 黄敬伟 曾繁明)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