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23日下午,出席市政协三届六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分组讨论市长李宁波在市三届人大七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大家结合贵港市发展实际畅所欲言,提出真知灼见,积极为贵港市实现“十二五”规划宏伟目标和“富民强市”新跨越目标而群策群力。
委员们在讨论中认为,市长李宁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十一五”成就客观翔实,提出“十二五”目标及今年的任务目标明确,非常鼓舞人心。“十一五”期间,贵港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等13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翻番,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6.4%,排全区第一位,开创了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进一步增强了全市干部群众的斗志,树立了发展的信心。“十二五”规划把打造西江流域核心城市,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作为奋斗目标,切合贵港发展实际,相信经过全市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是一定会如期实现的。
杨万山、陈仕端、黄健文、郭淑娣、李湘云委员围绕“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这一热点建言献策。大家认为,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去年,自治区作出了建设北部湾经济区、桂西资源富集区和西江经济带的部署。贵港市作为全国十大内河港口城市,要紧紧围绕建设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这一目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推进贵港市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和西江经济带建设各项工作,特别要科学、迅速地做好沿江港口的规划。当前,要千方百计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加快沿江港口、桂平航运枢纽二线船闸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实现港口基础设施迈上新台阶。要加快沿江工业园区建设,全力推动贵港市产业发展,拉长产业链,把产业做强做大,促进沿江经济快速发展,使贵港市港口吞吐量在“十二五”期末达到7200万吨。在西江经济带的建设中,物流业对拉长整个产业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放在突出的位置来发展。现在,很多民营资本进入物流行业发展,但单靠自身的力量很难做大做强,希望政府能够搭建银企交流平台,帮助民营企业融资,共同把贵港的物流产业做大,为西江经济带建设打好基础。
黄柱泉、关仕杰、曾强等委员在讨论时说,要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目标,必须按照“六靠”工作思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特别要下决心在产业衔接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多下功夫。在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上,我们的思想要更加开放,虚心向广东学习“放水养鱼”的经验,真心实意扶持企业发展,做强做大非公经济,不断壮大贵港市经济总量。
吴高、姚启渊、曾义、甘德富等委员围绕贵港市文化建设、关于贵港品牌的定位谈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要充分发挥贵港市人文资源优势和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优势,在名人、名校、名胜古迹、名家、名作上做文章,做好总体规划,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文化建设有效推动投资环境的改善,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发展。
王成炎委员对如何做大做强贵港市林木加工业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到加快发展林木产品加工业,形成产业链,力争“十二五”期末全市林木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目前贵港市有速丰桉林木基地115.7万亩,占全广西林木基地的24.4%,有林木加工企业2112家,年林木加工量是全区14个地市中最多的。去年,自治区林业厅把贵港定为广西林木加工基地和交易中心。当前,贵港市要尽快制定林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林业基地和专业园区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和引进,建设林木加工流通中心,提高贵港市林业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谭绍荣、刘建伟、闵贵荣、潘凤莲等委员认为,贵港发展一定要靠工业,要坚持“六靠”思路,做好原有企业的改扩建,挖掘企业发展潜力。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对免、减税的企业进行认真评估,防止税收流失。在此基础上,加快体制改革,储备土地,为招商引资提供用地保证。
民生问题是委员们关注的热点。石聚坚、李彩茂、高祖玉等委员认为,各级政协要充分发挥智力密集、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对影响农民增收的重大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向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同时,要主动招商引资,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市场附加值,打造名牌产品,增强经济效益。各级政府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促进农民增收。水利部门要向上争取项目,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为农业旱涝保收提供可靠的支撑;水产畜牧部门要围绕农民增收积极引进新品种,改良养殖品种,增加养殖业经济效益;农业部门要大力引导利用冬闲田发展第三造,增加农田产出效益。要通过部门配合,强化引导,培植品牌,夯实农业基础,确保“三年赶超”目标如期实现。
(苏少珍唐念邓双 温珊珊)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