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苏少珍)今年一季度,贵港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2105元,同比增长29%,增幅排全区第三位,农民收入在连续两年实现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势头。
据市有关部门统计分析,今年一季度,全市农民现金收入主要集中在农民劳务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种养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四大块”。其中,农民现金收入最大的来源是劳务工资性收入及家庭经营性收入。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列入了“三百工程”项目,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流动有序、管理规范的劳务输出机制,从政策上、制度上、措施上推动劳务输出工作的有效开展。市人保、农业、教育等部门密切合作,抓住发达地区企业招工难、工资上涨的机遇,大力组织大中专毕业生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农村高中、初中毕业回乡青年外出务工。同时,做好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和维权服务等工作,促进了农民务工增收。据了解,一季度贵港市输出劳动力93万多人,实现劳务收入6亿多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54元,同比增长37%。
冬种春收作物在助农增收上立了大功劳。去冬今春,贵港市各级政府大力引导群众发展第三造增加收入,利用冬闲田发展马铃薯、食用菌、蔬菜等冬种作物,并加强农技培训,做好防寒、抗霜冻等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持续的低温天气,搞好作物管护,冬种春收作物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全市秋冬种马铃薯22万亩,总产量达8140吨,平均亩产值3300元;冬种蘑菇800多万平方米,产鲜菇6.5万吨,销售收入3.5亿元;冬种蔬菜29万亩,平均亩产值1500元以上。据市农业部门统计,全市冬种作物实现产值11.9亿元,农民人均增收35元以上。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