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塘讯2005年,覃塘区第二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只有32%,到2010年就提高到46.5%。而第一产业的比重则从2005年的35%降至26%。
工业总量翻了两番
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末,覃塘区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为72.3亿元和25.5亿元,均比“十五”末翻了两番。
2005年,覃塘区年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9家。经过五年的发展,去年,该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了42家;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41.4%和28.9%。
“这成绩的取得,是历届区委、区政府坚持工业立区、工业兴区、工业强区的结果。”覃塘区委书记李水恒说。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十一五”期间,该区累计投入5.5亿元资金大兴园区、港口、道路、水电项目建设,增强了工业发展后劲。
工业结构调整加快
要数量也要质量。2005年,覃塘区有10家水泥生产企业,产量只有91.6万吨;2010年,水泥企业减至6家,而产量却增长了8.5倍,彰显了该区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成就。
华润(贵港)水泥公司、贵港台泥公司的竣工投产,成了覃塘区水泥产业发展的里程碑。这两大企业均采取国际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主要设备在国际市场上招标、引进,产品质量通过国际认证,各标号水泥畅销国内外市场。去年,这两大企业水泥产量790.6万吨,占该区水泥总产量的90.8%。
其它产业也得到优化升级。5年前,该区位于市场末端、技术附加值低的中板厂就有85家,占了总木材企业的95%。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去年,产品附加值较高,市场需求量较大的胶合板、异形板和中纤板厂已达到67家,比2005年增长13倍多。
经济效益年年飙升
与2005年相比,2010年,覃塘区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利润总额分别增长6.9倍和9.7倍。
经济效益的提高离不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该区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改扶持力度,在提高产品品质上下功夫。“十一五”末,该区完成技改投资19.5亿元,比“十五”末增长3.4倍。
推进节能减排,降低产品成本。去年,贵港台泥公司、华润(贵港)水泥公司大型风机变频节能项目竣工,完成总投资4989万元,年节支增收2700万元。金成纸业公司等4家企业也拆除了7条高能耗生产线,建起了节能低耗的新生产线。去年该区工业节省24万吨标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4%。(覃伟 美林)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