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伟 美 林
1996年,贵港市覃塘管理区成立;七年后,覃塘管理区升格为覃塘区。十五年来,覃塘区经济发展突飞猛进,2010年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比1996年增长4.6倍、18.4倍、78.9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1996年增2.4倍、2.3倍。
工业总量翻四番
覃塘管理区成立之初,当地只有原县级贵港市属下的覃塘糖厂和贵港市水泥厂、贵建石灰厂,全管理区工业总产值仅4.2亿元。如今,华润(贵港)水泥公司、贵港台泥公司两水泥“巨舰”先后在覃塘落地生根,中纤板、胶合板厂等中型企业遍地开花,形成了贵港市乃至广西重要的水泥、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去年,该区水泥产量870.5万吨,占广西水泥产量的11.7%。
1996年,覃塘管理区工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仅为12.8%,十五年后的2010年,这一指标增至45.7%,全区工业产值达72.3亿元,比1996年增长17.2倍,标志着覃塘区从农业大区跨入工业大区。
畜牧业增长5.4倍
从散户养殖,到规模发展、现代化养殖,覃塘区畜牧业从小到大迅猛发展。2010年,全区畜牧业产值7.5亿元,比管理区成立当年增长535.7%,占当年农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强。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扬翔公司麾下的凤凰、郭祥等6个现代化养殖企业,成为覃塘区畜牧业发展的火车头。总投资3.2亿元的这6个养殖企业,去年共出栏肉猪4.8万头,销售收入1.1亿元,分别占该区出栏肉猪、畜牧总销售收入总量的10.2%、11.6%。去年,覃塘区规模畜牧养殖企业达319家,肉类总产量3.5万吨,占该区肉类总产量的80.1%。
港口横空出世
覃塘管理区成立之初,郁江覃塘40公里长的河段只有3处载人过江码头,货运码头空白。1998年贵港航运枢纽建成后,居于枢纽上游的郁江覃塘段河床迅速抬升,水面与地面落差仅两三米,覃塘区水运优势充分展现。
2000年起,石卡镇经济能人陈伍球投入720万元,在距航闸500米处的樟竹村先后建成了6个2000吨级泊位的樟竹码头,年货物吞吐量200万吨。
港台企业也看中了这块黄金宝地。设计年货物吞吐能力分别为500万吨、450万吨的华润(贵港)水泥公司、贵港台泥公司专用码头2005年、2008年先后竣工投入使用,覃塘区港口经济迅速崛起。去年,覃塘区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130万吨,同比增长48.6%,成为贵港港中心港区重要作业区。
目前,总投资8.6亿元、共有9个千吨级以上泊位的永泰、海楼等5个码头项目正在建设之中。这9个码头预计明年底竣工投产后,该区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将超2000万吨。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