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脚步,我们迎来了地级贵港市成立十五周年的喜庆日子。值此,我们向为建设贵港、发展贵港而辛勤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各族人民群众,向关心和支持贵港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十五年风雨兼程,十五载春华秋实。十五年来,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苦干实干,经济和社会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贵港这颗西江明珠更加熠熠生辉,相继获得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自治区文明城市、自治区卫生城市、广西园林城市、广西城市综合环境“南珠杯”竞赛B类城市特等奖等荣誉称号。今天的贵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十五年,我们一路走来,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实际出发,汇集全市人民意志,不断调整完善工作思路,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走出了一条切合贵港实际的发展路子。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六靠”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三百工程”项目建设大会战,明确了“力争三年实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赶超全国平均水平”的奋斗目标,并根据自治区的总体部署,积极打造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及西江经济带,加快推进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建设。这一发展思路,统一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凝聚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使科学发展观在贵港更加具体化,成为指导全市各项工作的总纲领。
十五年,我们一路走来,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升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六靠”工作思路的指引下,通过工业推动、项目带动、招商拉动、环境驱动和作风促动,做大产业,扩大经济总量,加快发展速度,使贵港经济总量小、底子薄、基础差、工业弱的落后局面逐渐转变,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是1996年的4.9倍,工业增加值是1996年的11.4倍,财政收入是1996年的6.2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1996年的49.7倍,实际利用外资是1996年的23.6倍;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20.6:45:34.4,与1996年相比,第二产业上升了26.8个百分点,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
十五年,我们一路走来,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三农”政策,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蔬菜、畜禽、花卉苗木、中药材、甘蔗、食用菌、木薯、桑蚕、茶叶等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同时,采取一系列更直接、更有效扶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切实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贵港市西江经济带建设”项目推介会举行赖德荣在会上致辞李宁波等出席王可主持
...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