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思)“我今天说的内容,是版面采编应该注意的‘五个一\’。这‘五个一\’,既是对编辑的要求,也是对记者的要求……”“如何提高新闻质量?从多年的好新闻评奖中总结出来,即是写细节,写故事,出思想……”
像这样的学习讲座,每周一上午,贵港日报社都会举办一次,由值班领导及中层领导干部主讲,内容包括如何提高报纸质量、采编人员应注意事项、时下热点问题探讨等。
最近,贵港日报社荣获贵港市十佳学习型党组织。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贵港日报社认真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报社主要负责人在会议上多次强调,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不仅是报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涉及到我们生存的问题。没有学习就没有办法掌握新的东西,就做不好工作,就会影响到办报质量。因此,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要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学习。
报社领导的生存危机论,促使全体员工不敢掉以轻心。上至社长、总编,下到普通员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科学发展观等大部头文典被重新从书架上搬下来阅读,《当代新闻采访》、《当代新闻写作》、《消息写作》、《通讯写作》等书籍成为每个记者编辑必读之书。紧紧围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和现代传播体系这一核心,通过自学、“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办法,在全体员工中营造出一种乐学、勤学、善学、比学的良好风尚和浓厚氛围。
走进副刊部副主任徐强办公室,第一印象就是书。书架上、桌面、椅子上,到处摆满书籍和报纸。徐强大学读的是英语专业,到报社工作干的却是新闻。为了迅速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他阅读了大量有关报纸和新闻采编的书籍。文学、史学、哲学等社会科学的书籍,他也广泛涉猎,使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起来。他每年自费购书达1万元左右。不断的学习,造就一流的业务水平。工作以来,徐强采编、审阅的文字超过1000万字,没有出现任何导向方面的问题,技术性的文字差错也很少。他负责编排的周日特刊、“每周文摘”版等版面受到广大读者的追捧;编发的文章经常被《杂文选刊》、《报刊文摘》等全国性的报刊转载。他本人连续三届获贵港市人民政府颁发的贵港市文艺创作最高奖——荷花奖,被授予贵港市第四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最近还荣获贵港市十佳学习型党员称号。
贵港日报社大倡学习之风,全体员工如沐甘霖,办报质量稳步提升。去年以来,在市委“六靠”工作思路指导下,全市掀起“三百工程”项目建设大会战、建设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役,《贵港日报》以前瞻性、战略思维和创新手法,策划、采编出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新闻稿件。在开展“三百工程”项目建设大会战宣传中,本报共开设相关专栏4个,刊发稿件1000多篇(幅),其中本报评论员文章12篇;加版印刷“三百工程”项目形象进度公示专版18个,编印《贵港日报内参》6期发稿30多篇。近年来,随着办报质量的提升,本报作品频频获得各类奖项,共有近70件获自治区级以上奖励,其中被评为广西新闻奖一等奖2件。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