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洪星桦
近日,国家卫生部网站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发现老年人跌倒,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此前,“彭宇案”、“许云鹤案”等案件,在一定程度上使许多想做好事的人有所顾虑。对于老年人跌倒该不该扶起这个问题,贵港市市民有何反响呢?记者近日就此展开了采访。
救死扶伤 义不容辞
港北公安分局巡警大队队长甘益联表示,救死扶伤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管老人是因外力受伤跌倒还是因自身原因跌倒,遇到了都应该施以援手。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一民警也表示,作为人民警察,遇到老年人跌倒肯定要救助,能现场处理的就现场处理,伤势重的打120救治。
港南区八塘镇腶村小学李老师表示,助人为乐是自己从小就接受的教育,现在也是这样教育学生。扶起跌倒的老人很正常,要是自己见死不救,怎么教育学生?
广西诚济律师事务所律师马彬华表示,从人的公德心来说,“扶是肯定的,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变老,每个人都有可能需要别人的帮助,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他还表示,“彭宇案”、“许云鹤案”毕竟是个案,不具有代表性,现在社会还是好人多,不能因此见死不救。
但也有一些市民对此持谨慎态度。在市直某部门工作的阿平认为,遇到这种情况,很难分辨是不是“碰瓷”,万一是就很麻烦了,所以在扶之前要先预留好证据。网友“198602203836”表示:“如果旁边没有人,千万别扶,就算被别人骂没人性,也别让人赖着,除非你有钱,可以被人赖。”网友“袁鸣518”表示:“现在社会很难做决定啊……”。持有这种看法的市民,究其原因,是受了“彭宇案”、“许云鹤案”的影响。出现讹诈的情况,确实有可能是个别老人事前已别有用心。也有可能老人当时是真的跌倒了,出现诓骗,是事后老人及其家属为了弥补经济损失而想出来的歪主意。但无论怎样,助人给自己带来麻烦总是说不通,无奈之下,一些市民只好选择了沉默、旁观。
保留证据 远离是非
见死不救、袖手旁观当然不可取,但是,如何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又不给自己惹来麻烦呢?多数接受采访的市民表示,最好的方法是保留证据。
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一民警表示,如今市民多数有手机,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用手机对施救的过程进行录音、录像。港北公安分局巡警大队就配备了两台微型执法仪,用于记录执法的全过程。
甘益联表示,施救的时候最好看周边有没有其他的路人,有的话最好大家一起上前去施救,互相留下姓名、电话、住址等信息,方便日后互相证明。也可以留下事发地点周边店铺主人的联系方式,作为见证人。他还表示,有一次,该大队民警列队在街道上晨跑,旁边也有市民在晨跑。突然,一晨跑的市民从他们的队伍前面绕过,却没看到旁边晨跑的一位老人,把老人给撞了个趔趄。眼看老人就要跌倒,其中一名民警立即上去扶住,老人才没有摔跤。之后这位老人竟然责怪该大队的民警,民警百口莫辩。好在旁边还有其他晨跑的市民看到了整个过程,主动上前跟老人解释,老人才转怒为喜,表示感谢。看来,留下证据是很有必要的。
马彬华认为,现在市区主干道的十字路口、路段都有视频监控录像,遇到老人跌倒,可先查看现场是否有视频监控录像,如果有,可放心施救。救助后可与监控设施的使用单位联系,以免时间过长证据被删除。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办,只好打110、120,让民警和医护人员来处理。
谨慎处置 科学施救
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主任廖远庄表示,对跌倒的老人要科学施救,不要急于扶起。因为在没有弄清楚老人的具体伤情之前,急于扶起极有可能加重伤情。
廖远庄表示,首先要询问老人,看其神智是否清醒,是否昏迷。如果神志清醒,则问其是否需要帮助,也可以帮其召唤家人前来处理。如果老人昏迷不醒,说明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拨打120。同时查看老人是否还有呼吸和心跳,如果心跳停止,应及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如果没有呼吸,则要进行人工呼吸,为抢救赢得时间。
遇到老人有开放性创伤的,比如手足骨折、流血等情况,更是不能轻易扶起或搬动,因为有骨折的,特别是脊柱骨折,随便扶起将会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相应的急救知识和设备,只能先帮其止血,等待医护人员前来施救。如果老人跌倒在地后,出现嘴角歪咧、流口水、言语和意识不清等情况,极有可能是脑中风,不宜扶起,以免加重病情。
如果老人出现抽搐的,要把老人放在平坦之处,以免其碰到其他硬物,不要硬掰抽搐肢体,以免肌肉、骨骼损伤;如果有必要,在老人牙齿间垫上较硬的物体,防止咬伤、咬断舌头。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