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梁海莉 通讯员 覃振赛)近年来,港北区积极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加大社会救助工作力度,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城乡低保暖民心。“如果没有政府帮助,我一个下岗工人养两个小孩,还真生活不下去呢。”原贵港市农资公司下岗职工计玉花感慨万分。自从她下岗后,因为没有工作技能,几乎没有经济来源,还要供两个子女上大学,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港北区民政部门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向她伸出了援手,把他们一家三口全部纳入了城镇低保,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她一家的生活负担。
今年,港北区实行城镇低保累计36565户、77790人次,发放低保金1291万元,月人均补助166元;实行农村低保累计92536户、200880人次,发放低保金1250万元,月人均补助62.2元,为城乡困难群众构筑了最后一道“安全网”。
五保供养解民忧。黄玩大爷今年86岁,无儿无女,是老复员军人,以前一直独居,特别孤独。自从搬进中里乡福团村五保村后,他过着每天三餐都有现成热菜热饭的集体生活。该区自开始实施五保户集中供养以来,像黄大爷一样受惠的农村五保迄今已有474人。
该区以开展民政“五个建设年”活动为载体,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做好五保老人的社会保障工作。目前,全区共有五保人员2306人。其中,集中供养人员302人,月人均补助320元;分散供养1832人,月人均补助125元,全年发放五保供养金405万元。同时,积极完善设施,加强对乡镇敬老院和五保村的建设。目前该区已有敬老院8个,建成五保村50个,使全区绝大多数孤寡五保老人晚年生活有了保障。
医疗救助惠民生。家住贵港市肉联厂的黄子锋因患病,医疗费用支出总额107350.35元,报销得83000多元,民政医疗救助15000元。像这样的大病医疗救助例子,该区今年共救助1195人次,共支出医疗救助费189万元,有效缓解了城乡贫困人员因患重大疾病造成的看病难问题。
该区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后,有效缓解了贫困群众就医压力。今年,该区共资助农村特困家庭参加新农合22772人共69万元,大病医疗救助1024人共152万元;共资助城市困难家庭参加城镇医疗保险6100多人共37万元,大病医疗救助171人次共40万元。
情系贫困学子。为确保每一位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贫困家庭子女都能上大学,该区建立健全资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上大学的长效机制,积极帮助贫困大学生争取各项资助,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新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今年,该区共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79人,实际发放金额为34300元,其中区内人数共62人,金额为24800元;区外人数为17人,金额9500元。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