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瞻
近年来,市区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周末、节假日或大雨天,新旧城区、南北交通堵车的时间少则几十分钟,严重时长达2至3小时。堵车地段集中在中山中路、江北大道、凤凰街口、港宝街、大圩路口等,给市民出行造成了极大不便,改善市区交通拥堵问题迫在眉睫。
贵港市交通拥堵的根源在哪里?如何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近段时间以来,贵港市政协委员本着“民生无小事”的原则,对贵港市交通管理予以“把脉”和“开方”。
据悉,日前,驻贵港市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市政协委员组成视察团对市中心城区交通管理和发展情况进行视察,视察结果形成的报告已获市政协常委会通过。
“把脉”——拥堵成因
政协委员认为,地级贵港市成立后,随着城区的不断拓展,市区的路网、路桥越来越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比如,江北市区以金港大道为界,形成新旧城区两大片,而连接新旧城区的道路小而狭窄。一些大型货运公司、市场、车站等集中在旧城区,加上居住在旧城区的人口相对较多,造成了旧城区人多、车多,道路运作十分紧张的局面。同时,贵港市城区道路网线密度偏低、道路功能不明确,公路与城市道路分工不明确,等级划分不清,环路建设不完善,过境交通穿城而过,内外交通互相干扰,拥堵难以避免。加之学校布局不合理,也不利于交通发展。如八一实验学校、峡山初中、港城初中、贵港高中、民族中学、市党校集中在金港大道500米范围内,每到上学、放学时间均造成该路段车流量、人流量激增,经常出现拥堵。
贵港市中心城区人口、机动车数量激增也是导致城区交通不堪重负的一个重要原因。据统计,目前,贵港市中心城区人口达50万人,是县级市时的两倍。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车辆保有量迅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贵港市城区有各种机动车15万辆,营运车辆3000多辆,电动车等非机动车的数量也急激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城市交通的负担。再者,交通管理措施不完善,也导致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愈加严重。最后,就是不少市民交通法规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在城区,出租车随意调头、车辆乱停乱放、人力三轮车和电动车逆行以及行人及非机动车随意行驶在机动车道等违法现象屡见不鲜。而一些小摊贩沿街设点摆卖,也严重影响了交通的通畅。
“开方”——解决之策
如何解决这些“症状”?政协委员对症开出了“药方”。
政协委员建议,市政府要把城区交通问题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紧抓好。管理部门要有整个城区一盘棋均衡发展的思想,在做好新城区开发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旧城区的改造建设。政府要组织协调交警、市政、住建等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城市的交通管理和建设发展。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交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改善城区交通状况的当务之急。一是抓好城区规划道路交叉口渠化科学性建设,尽快实施仙衣路与荷城路、民生路与金港大道、金田路与金港大道、中山路与荷城路、中山路与布山大道等交叉口的渠化建设工程;二是设置道路中央护栏,尽快开工设置金港大道、中山路、仙衣路、荷城路等道路的中央护栏,使人、车分离,道路运作更规范有序;三是搞好城区路名牌及指路牌建设,在中心城区的各个道路交叉口安装路名牌、指路牌、行车导向牌,以提升城市形象和方便人、车出行;四是完善建设交通信号灯,在交通繁忙的路口安装建设交通信号灯,并做好道路标线,明示功能。
第三,相关部门要创新和完善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形成合理分工、相互协调、高效管理的工作格局。一是对闯红灯、压黄线行驶、违法掉头、变道、占道、逆行等各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公开曝光,依法从严处理;二是加大市容、市貌的整治力度,重点整治乱占道设摊摆卖经商、乱占道停放车辆、物品等行为,做到经商入市、入店;三是清理路障,使行人、车辆各行其道,保持交通顺畅;四是主要街道设定交通严管街、严管路口,严管市场。
政协委员认为,要全力加快道路、路桥建设。据悉,市政府在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已明确提出推进中心城区建设,改善城区交通状况的工作思路。建议尽快高标准启动实施市区路网建设大会战,加快开工建设同济大桥、西南大桥、友谊大桥,完成东环郁江大桥工程,缓解过江交通压力。开工建设同济大道、友谊大道、江南大道,完成解放路北延段、建设路西延段、中山路中段等道路改造。规划建设西南大道,仙衣路南延路、城南大道、城东大道、滨江大道等主干路,着力改善交通硬环境,改善市区交通状况。
政协委员认为,此外,还要进一步高起点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使规划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城市总体规划要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综合考虑道路、路桥的布局是否合理,基础设施配套是否齐全,考虑预测未来城市人口、车辆、经济的发展速度,使城市交通功能有效充分发挥。建议坚持建管并举的理念,按照高起点规划、新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对市城区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并加快城市开发改造建设和管理步伐,使之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