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塘区大岭乡大石公路至农田水利水泥路是今年政府财政扶贫道路建设项目之一,它的建成通车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图为车辆在该路上行驶。(记者农柏华黄摩登摄)本报记者 农柏华 黄摩登
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今年,贵港市继续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其中农村屯级道路建设共筹集财政扶贫资金558万元,群众自筹120.7万元,修建村屯道路89条共143.8公里,使7.5万多名群众告别行路难题。
扶贫助残路助农户奔小康
12月6日,记者来到港北区根竹乡新民村新村屯残疾人养殖基地。据了解,由于该基地路况差,使生产经营受到制约。今年,政府财政扶贫两万元用于该基地的道路建设。
据该基地的养殖户覃厚其介绍,一直以来,村口进入养殖基地的道路都是沙石路,每逢下雨,道路泥泞颠簸,车辆进出很不方便。尤其是他行走不便,用板车拉料去喂猪时,遇到稍大的坑都跨不过去,十分费劲。现在好了,政府财政扶贫资金筹集两万元用于该基地铺设一条3.5米宽的道路,覃厚其又自己筹资把500米的道路全部铺设成水泥硬化路面,从路口一直铺到养殖场。
覃厚其说,现在道路已经开始着手建设,这个月底前就可以完工了。路修好后,出行更方便、快捷,养殖基地的生产经营也会越来越好。
扶贫路硬化带来致富门路
覃塘区大岭乡金沙村经过几年的建设,在全村群众的努力下,全村的大路变成了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但该村还有部分屯的小路没有硬化,今年,在政府扶贫资金的扶持下,实现了该村屯级道路大石公路至农田水利的道路建设,全村基本实现村屯道路硬化。
该村村主任梁文周告诉记者,以前这条路路况差,群众出行很困难,政府财政的扶贫资金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
梁文周指着远处的农田告诉记者,这条路是下湴屯通往村外道路的快捷通道。该屯的农田基本上分布在这条路的两旁,总面积有上千亩。金沙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稻谷和桑蚕,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桑养蚕,路修好后,进出车辆方便多了,村里经济作物外销就更方便了。
覃安生的家就在路的出口处,离村外大路仅有1公里,他是该屯的养蚕大户,年产蚕在500斤以上。由于进屯道路不好走,收购商车辆进出难,修好这条路是覃安生迫切的愿望。今年,这条道路被确定为扶贫改建项目,政府财政投资8万元,加上群众筹资,建起了这条1公里的硬化水泥路。如今,笔直、平整的水泥路贯穿整片农田。看着这条笔直的水泥路,梁文周高兴地说:“这条道路从今年2月份完工以来,出行方便多了。”
扶贫路扩建拓宽增收之路
12月5日,记者来到港南区桥圩镇大垌心村朱砂岭屯。从村外公路进村,映入眼前的是一条平整的水泥路,原来狭窄的路面经过拓宽后,即使两辆大货车会车也能轻松通过。
据该村妇女主任陈玉珍介绍,朱砂岭屯至该村村委道路是村里的主干道,连接着村里的各个屯。村里群众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是水稻、荷兰豆等,此外还有两个养猪基地,经济作物和生猪的运送都要使用大型货车。这条路实现水泥硬化后,方便了车辆的进出,运输货物十分方便、快捷,村民都很高兴。但不久就有村民来反映,路太狭窄,会车困难。
原来,新建的路面只有3米宽,大货车经过已经把道路占完了,两车相会十分困难。因此,群众要求扩建道路。
经过申报,今年,该村得到了政府财政扶贫资金4万元,用于该道路的改扩建。在道路的所有转弯处和一些直行路段扩建1米多,以方便过往车辆会车。陈玉珍说,政府财政投资4万元,村民改建道路的热情十分高涨。每家每户除了筹资外,还义务投工投劳,今年5月开始动工扩建,7月初就已经完工了。会车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