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陆小洁)阅览室里,大人小孩在看书;活动室里,棋牌爱好者在下棋、打麻将;室外场地上,大姐大妈随着音乐节律翩翩起舞。这是记者在港北区根竹乡文化站看到的多姿多彩景象。根竹乡街坊冯大姐说:“乡里的文化站建成后,农民在家门口也能拥有城里的文化生活了。”
过去,乡村文化活动难以开展:农民想看书,要专程进城买;想看戏,只能等乡镇组织;想健身,没场地、没器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公共文化设施带来的种种便利,成为我们农民一种奢侈的期望。”根竹乡泗民村的廖大叔说。
据了解,2007年以来,贵港市把乡村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工程扎实推进,投入资金1148万元建设了3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投入1616万元建设85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这些项目建成后,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在覃塘区石卡镇方竹村,多年来有一支活跃在乡间的文艺队。文艺队由村民组成,自编自演。由于受条件限制,即使有自己的文艺队,方竹村也只能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尝一顿本村特色的“文艺大餐”。因为每演出一次,文艺队就要到市里租借演出音响器材。
随着市里统筹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方竹村除了配套建成图书室、活动室,还获得一套音响演出器材。这可乐了村中老少,从此可以在村里读书、下棋、健身。尤其是“戏迷”,经常能看到文艺演出。设在服务中心灯光球场上的“文艺大舞台”就是方竹村固定的文艺演出场地,只要有文艺队的演出,晚饭过后的村民或站的、或坐的、或倚在树边看演出,好不热闹。
今年66岁的梁燕山是“文艺大舞台”的忠实“粉丝”。只要有演出,就少不了梁老专注的身影。梁燕山告诉记者,有了自主使用的音响设备,村里的文艺活动渐渐多了起来,隔三差五又一场演出,比起过去演出时东借西凑的艰苦岁月,文艺队表演方便了,村民的文艺活动更丰富了。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