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帖
11月16日甘肃庆阳校车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引起各方关注。除彻查事故以外,校车治理成为亡羊补牢之举。
国务院近日在追究校车事故责任的同时,要求切实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完善校车交通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要求加大校车购置经费投入力度,引导学校(幼儿园)购置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的校车;创新校车经营管理模式,完善公共财政支持补贴政策,提高校车的普及应用程度;细化校车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校车安全出行。
校车治理所涉范围早已超出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全社会服务、监控、生产以及管理等系统联动,需要各级政府和客车生产企业共同参与。在千万学童没有安全校车可乘的问题面前,校车治理显然已上升为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教育部2001年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全国中小学校在校学生1.8亿,接送中小学生以及幼儿上下学车辆28.5万辆,其中符合标准仅有2.9万辆,约占10.32%,换言之,平均6428名中小学生才拥有一辆专业校车。在上下学交通方式统计中,乘坐校车上下学的只占2.77%,大约515万人。2011年,中小学生数量已增加到2.33亿,校车状况却没有根本改观。
在巨大的校车缺口数字面前,企业看到的是巨大的商机,国家看到的,应该是巨大的危机。校车治理刻不容缓,国家应当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刘峰)
跟帖
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曾说,有条件的地方,要把校车制度建立起来,配备最好的车辆和最好的司机,为孩子们建起安全的“绿色通道”。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温总理再次强调要迅速制订校车安全条例,使校车成为学生安全的流动校舍。我国校车的安全问题,很多不是“隐患”,而是“明患”,姑且不说学校没有按标准配备校车,仅就校车的合法运行来说,调查显示,超过90%的校车都存在超载问题,已经到了熟视无睹的地步。因此,必须加强对校车运营的日常监管,将其作为交管部门监管的重点,才能防患于未然。
(湍水石)
为了争取生源,贵港市辖区内部分幼儿园使用机动车接送学生,而且有不少车辆超载,安全系数差,车内学生的生命安全掌握在司机手里,家长很不放心。笔者建议对全市幼儿园校车进行一次严格普查,车辆性能、司机技术符合要求的,批准上路接送学生,否则,予以取缔,确保学生安全。
(侯宣光)
为确保校车安全,杜绝事故发生,笔者认为,必须把校车安全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加强整治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对校车驾驶员和跟车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学习,提高安全意识;坚决杜绝“黑校车”入园营运,严禁超载超速;相关部门对各乡镇幼儿园以及中小学校车要进行不定时安全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建立监管机制,实行长效管理,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李东凡)
甘肃校车事故的种种迹象显示,这并非天灾,而是人祸。我认为,要想让校车系上“安全带”,应该做到:在政策上,实行政府负责制;在法律上,将校车安全纳入法治轨道,对失职、渎职者追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黄一标)
确保校车安全,需要检查到位,严禁无证驾驶,严禁使用废旧车,严禁超载,让幼儿上学坐得安心、舒心。
(宋海玉)
看看校车的质量和超载情况吧,实在是太糟糕了,乡下就更不用说,有些地方简直就是报废车的天下。制度是用来实行的,而不是仅仅挂在墙上。(海阔天空MXB)
自从甘肃幼儿园校车事故发生后,各地都开展了整治校车活动,这无疑是必要的。值得注意的是,校车为什么喜欢超载?学校为什么喜欢租车当作校车?说穿了,就是学校买不起车;即使买得起,也用不起。这暴露出地方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执政为民的行动指南。让学生享受平等教育资源及相关设施的权利,是社会公平的底线。让学生上学、放学安全畅通,不仅是道义坚守,更是政府的良知与职责所在。以政府财力,给学生配备安全的校车,应该成为政府发展教育的庄重承诺与切实行动。(玫昆仑)
从长远来看,应当对校车有一个整体规划,或者由政府直接购买校车,成立校车公司进行运营,或是通过招投标形式把校车运营委托给客运公司,给予适当的补贴,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上学难和校车安全隐患的问题。
(海之波)
如果我们活得有尊严,我们就一定会得到尊重,我们的生命就一定会得到珍惜。如果学校懂得珍惜学生的生命,就不会为了赚钱而拼命往校车里塞学生,更不会雇请一个如此不负责任的司机来开校车;如果那名校车司机知道几十条鲜活生命的重量,就一定会遵守交规,小心驾驶!可是,我们活得没有尊严,我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我们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也不懂得珍惜别人的生命,于是,悲剧一次又一次发生了。没有尊严,生命将一文不值,生命的悲剧还将继续上演……不是在校车,就是在别的地方。
(黄钰雄)
下期话题:出于节能环保和减轻交通压力的考虑,目前,国内不少城市正在大力推行公共自行车项目。最近,深圳市盐田区表示,将在明年元旦前,投入接近4000辆公共自行车,建成首个自行车交通系统,再次引发舆论对公共自行车的关注。您对此有何评论?欢迎踊跃发言。
联系方式:1.信寄537100贵港市贵港日报周日特刊,信封标明“周日话题”字样。2.发电子邮件至guigang.xq@163.com。3.QQ留言或QQ邮箱,号码:277959605。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