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雨 姚建广
近日,昌辉木材有限公司与日本明善木材珠式会社社长神元浩治先生签订购销胶合板样品合同1500立方,合同金额500多万元,成为贵港市首家打进日本市场的木材公司。公司董事长杨焕新告诉笔者:“日本客方表示,明年每月订购产品合同签约将追加到3000至4000立方,合同金额将达1400万元。”
像昌辉木材有限公司一样的木材加工企业,目前港南区就有609家,今年至11月共生产单板40.8万立方、胶合板58.2万立方。家具近10万套,产品畅销广东、北京等地区,并出口东南亚市场,产值达21.05亿元,上缴税金3000万元,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3万多人,港南区因此成为广西最大的林板加工基地和林产品集散地之一。
“港南区寻机借势,内引外联,将木材加工作为重要产业重点培植,不断激活其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使其成为全区工业经济的特色主导产业。”港南区区委书记罗尚民、区长潘汉胜道出了该区木材加工产业发展的点睛之笔。
经济能人陈永信可谓港南区木材加工产业的“元老”、“创始人”,1995年5月,当时42岁的他瞄准该区林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和潜力,大胆投资20万元,在原贵港镁厂兴建信利林业物资公司,主要生产单板。初尝甜头后,陈永信先后到湖北、广东等地考察机械设备及人造板市场,回来后积极引导基地业主更新机械设备,一改过去的有卡旋切机为无卡旋切机,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多方组织发动经济能人投资兴办胶合板厂37家,很快辐射带动了一方农民发家致富。2008年初,港南区委、区政府因势利导,多方扶持经济能人投资兴办木材加工企业,一时间,该区木材加工企业方兴未艾。
港南区林业局木业产业办公室主任陈永信见证了该区木材加工业发展16年的历史,回首往事,他感慨万千:“港南区木材加工产业能有今天的辉煌,关键在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引导与大力扶持!”
港南区成立木材加工产业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及时调整招商引资新策略,充分发挥亲情招商、以商招商的作用,紧紧围绕有利于构筑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区实行重点招商。近两年来,该区先后组织木材招商骨干到著名的“全国四大板材加工基地”山东临沂、江苏邳州、浙江嘉善和河北邢台开展考察学习和推介活动,成功引进湖南客商投资3000万元兴办的湘益木材有限公司、福建客商投资5000万元兴办的森弘木材有限公司和台湾客商投资5000万元兴办的宏森木材有限公司等一批木材加工企业。
与此同时,该区不断优化政府服务,进一步完善木材加工业重点项目和规模企业跟踪负责制,对各个项目落实专人协调,做到“老板张嘴、政府跑腿”,实行“保姆式”一条龙服务,特别是对重大建设项目实行挂牌保护,安排区四家班子领导全程跟踪,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今年7月,恒源木材有限公司原材料供应不足,造成企业“吃不饱”,运转不正常。该区区委书记罗尚民、区长潘汉胜多次带领林业、招商、经贸等部门领导深入该公司现场办公,决定将附近木材加工企业剩余的边角料及木头木尾全部回收,作为原材料,变废为宝,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为公司发展赢得了宝贵支持。今年至11月,公司总产量达5.8万立方,产值7000多万元,上缴税金168万元,安排劳动力140多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5.2%、18.3%、12.5%和增加30人。
港南区把八塘镇苏湾工业区列入江南工业园规划,将其定位为“苏湾木材集中区”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平台”。该集中区规划建设用地2105亩,总投资6000万元,分二期实施。第一期700亩园区于今年年初由朝森木材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苏湾木材集中区已有34家木材加工企业进驻投入建设和生产。至今年11月,该集中区共生产加工各种胶合板达37.2万立方,产值达9.3亿元,上缴税金900万元,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2000多人。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新塘乡再规划建设一个单板基地和一个集林产品交易、加工、物流、机电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交易市场,提升木材加工产业化和集约化,带动更多的农民就业和增收。”展望港南区木材加工业的发展,区林业局局长黄善尧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