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洪星桦
去年,贵港市兴建农村人饮工程223项,43万多群众喝上了放心水,这是贵港市为民办实事工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破解安全难题饮水更放心
1月10日,记者来到覃塘区山北乡横罗村独河屯,看到施工人员正在焊接水管,准备把自来水引进群众的家中。该村支书、山北乡西片饮水协会会长陈耀际正和一名技术人员在仔细地察看图纸,检查水管是否按设计要求来安装。
陈耀际说,山北乡的横罗、保和、石马村群众习惯把茅厕建在水田里,粪水直接污染地表水,致使地表水大肠杆菌严重超标。另外,这三个村地处山区,每年到了秋冬干旱时节,地表水干涸,部分群众饮水非常困难。
为了喝上放心水,村里多次向上级反映,终于迎来了投资500万元的人饮工程,可以解决三个村群众的饮水困难。设计方因地制宜,把两个蓄水池建在了村庄中间的山上,水池的相对高度达到160多米,强大的水压,保证家家户户都能用上水。目前这两个蓄水池已经建好,同时还钻了两口深水井,可以保障三个村群众的日常用水。从目前的施工进度看,春节过后,群众就能喝上干净、安全的自来水了。
人饮工程让校园更美
解决师生饮水问题也是贵港市人饮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
1月8日,记者来到覃塘区三里一中,看到该校投资49.4万元的人饮项目已经基本完工,可蓄水110立方米的水池也已建好。
该校一位领导告诉记者,全校1500多名学生,每个月的用水量达到3000多吨,有时遇上停水,影响学校食堂煮饭、学生洗澡、洗衣服等。有了人饮工程,建起了蓄水池,今后学校用水就有了保障。另一方面,校园内原来的供水系统比较单调,铺设的管网不足,浇灌花草树木要靠人工操作,需要的人力多,耗时长,很不方便。如今随着新的人饮工程的建设,铺设了较为完善的供水管网,操场、绿化带、草地等处都留出了出水口,只要装上喷洒装备,以后校园内的浇灌工作将实现自动化,可谓省力又省时。
在港北区港城镇棉村小学,全校1500多名师生也高高兴兴地用上了自来水,告别了使用手摇式杠杆井水的历史。
记者了解到,在去年实施的人饮工程项目中,解决中小学校师生饮水问题的有76项,总投资2079万元,惠及师生共6.8万人,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和生活条件。
人饮工程让村民省事又省钱
去年12月27日,记者来到港南区东津镇洋七桥村,看到施工人员正在用一辆小型钩机,把焊接好的水管掩埋起来。该村支书杨松东告诉记者,此项人饮工程共投资313万元,完工后可解决全村1900多户共7000多群众的饮水难题。
该村老善塘屯村民扬寿才表示,以前使用的井水,经过化验属于不安全的水质。没有自来水,家中没法安装热水器,每天的洗澡水都要用茅草来烧,烟熏火燎的。得知兴建人饮工程,他赶紧买回一台电热水器,只待自来水流进家中就安装上去使用。
人饮工程还为群众节约了开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群众为了喝上“干净”的水源,不惜花钱请来打井队打井。杨松东表示,自己家中早些年也打了一个深水井,加上蓄水罐等,前后花去6000多元,而且水质还不一定达标,因为没有检验过。如今兴建了人饮工程,群众每户只需出六、七百元,安装一个水表和买点水管就可把水引进家中,减轻了不少经济负担。
1月12日早上,记者来到港城镇棉村,只见该村棉东片投资130多万元的人饮工程已正式投入使用,解决了该村桂塘、向武、三英、棉市4个屯及村小学共5000多人的饮水难题。在向武屯村民陆广球家,记者看到,他家里安装了热水器,建有水冲式厕所,生活用水不仅安全而且非常方便。陆广球表示,人饮工程前,他不得不购买潜水泵、水管等,要用电来抽水。为了用上热水器、洗衣机,他还不得不在楼顶安装一个水缸,不仅花费大而且很不方便。如今有了人饮工程,用水只需拧一拧水龙头即可。在该村采访时,记者见到许多原来使用的手摇式杠杆井、潜水泵都纷纷“下岗”了。
据了解,去年5月,自治区下达贵港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23项,总投资2149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6434万元,地方配套、群众自筹5059万元,计划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43.95万人。到去年底,已完成投资21493万元,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43.95万人,均占计划的100%。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