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东波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吹响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可以预见,在这样大背景下,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将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作为旅游管理部门,必须结合贵港实际,突出工作重点,抓住良好机遇,积极发展旅游文化,推动旅游业大发展。
一、深入学习精神,正确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决定》指出,“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对照《决定》的要求,贵港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组织旅游系统学习领会好《决定》精神,引导大家认识发展旅游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理清发展贵港旅游文化的思路和对策
中共贵港市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提升旅游发展水平,创建宗教文化生态旅游城市。按照做大靠项目、做强靠品牌的思路,抓好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项目建设。加大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力度,加快开发旅游景点和整合旅游资源,迅速提升贵港旅游产品质量和规模。创新旅游营销模式,强化旅游宣传推介,不断提高贵港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按照党代会的要求,我们将从四个方面理清思路,推动贵港旅游文化的发展。一是针对“西江明珠、祈福圣地、魅力荷城”的旅游定位,调整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产业要素布局,完善旅游产业链,提升知名度。在广西旅游强区的发展战略中,贵港为“八大旅游区”之中的“桂东宗教历史文化旅游区”;在广西“六大精品旅游线路”中,贵港为重要节点城市;在近年打造的“桂东祈福感恩游”品牌中,贵港为目的地。因此,整合优质旅游资源,打造宗教历史文化旅游品牌,推介营销旅游线路将是我们的重点。二是要针对当前旅游需求消费正在由观光型向文化型、保健型和生态型等方面转化的趋向,在挖掘宗教历史文化精髓、提高旅游文化品位、创建宗教文化生态旅游城市上下功夫、有实质性进展。主要加强对贵港旅游历史文献,如对盟初、寄光、品山、巨赞、觉光等高僧住持西山龙华寺的起缘,“寿比南山不老松”、皇帝亲书“景佑禅寺”的出处等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使蕴含在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内涵和潜能得以论证、阐释,变成旅游文化特色和产品。三是要针对旅游文化消费提质增量的需求,不断拓展旅游空间,增加旅游层次,丰富旅游产品,充分满足不同的旅游消费群体、不同的文化消费心理的需求。四是要针对旅游要素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除了抓好旅游资源(景区)文化内涵的挖掘、培植之外,还要抓好旅行社、旅游宾馆、旅游车船公司等企业的文化建设。
三、抓住机遇,着力打造贵港宗教历史文化旅游的品牌
有“千年古郡”之称的贵港,有着十分丰富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尤其以佛教和道教文化最为突出与闻名,两者在贵港的传承均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近期,要继续在五个方面见成效:一是加快推进西山、南山景区改(扩)建设工程项目,通过这些工程项目,提升西山品质,将南山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二是按照创建宗教文化生态旅游城市的目标要求,在准备开工建设的九凌湖、文化产业园、平南鹏山和其它城市建设项目中,引进宗教文化、生态的旅游要素,如营造菩提树街(区)、名贵荷花园、大型雕塑等。三是做大做好现有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继续办好西山论坛、西山和南山佛文化、寿文化、孝文化、梵音艺术表演等节庆活动,还要策划素斋美食旅游文化节,使这些节庆活动成为贵港市固定的、有持久影响力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四是加强旅游文化产品的促销、营销工作,组织大型的、持续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以年票、通票等形式,将西山、南山、金田、龙潭、大藤峡、老鸭山庄、平天山等景区捆绑营销;加强旅游、文化、宗教、文物等部门沟通与合作。五是延长宗教历史文化旅游产业链,逐步开发佛教(养身)修行课;请供燃灯、佛像,观看法事、素斋体验活动;引导商家生产宗教文化旅游工艺品,包括体现宗教文化穿、戴、读的物件,形成旅游购物中心,扩大旅游消费。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