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帖
4月21日,笔者在覃塘区石卡镇石卡圩看见一道靓丽的风景:圩镇街道两旁每隔几十米摆放着一对红色塑料桶,形状像中型水缸,很美观,一打听才知道是近日镇环卫部门设置的垃圾桶。
这是石卡镇启动“清洁乡村”活动以来,根据本镇实际情况采取的一项“花钱少、实用性强”的措施。
我好奇地走近垃圾桶旁观察了一下,见到桶内放有垃圾,附近街道很干净,与贵港中心城区街道一样清洁。
当地居民李三叔对镇环卫部门设置垃圾桶的做法赞不绝口。他说:“小小垃圾桶起到了很大作用,改变了以前居民把垃圾倒放在街道两旁,大风一吹满天飞的现象,也方便了环卫工人收集垃圾,提高了工作效率。”他还说:“垃圾桶在市场上都有卖,摆在街道两旁,占地不多,居民容易接受,对车辆和行人还起到警示作用。”
“清洁乡村”说难也不难,说易也不易。
难的是要改变人们乱丟垃圾的习惯,需要政府部门长期对居民、农民进行教育引导;难的是目前各级财政需要开支的项目比较多,短期内很难拿出一大笔钱投入环卫设施建设;难的是目前居民、农民家庭经济收入不高,很难再提高垃圾费收取标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想办法,搞好“清洁乡村”活动的措施还是有很多的。笔者认为,石卡镇在圩镇街道两旁设置中型垃圾桶的做法很好,值得各乡镇、村借鉴。(侯宣光)
跟帖
在人们印象中,乡村应该是或山清水秀,或空气清新,或田园野趣,或景色宜人,但是随着某些现代不良生活习惯和风气的破坏及相应设施、管理的不完善,日益增多的垃圾出现在路面上,给美丽的乡村带来严重污染。若想改变这种局面,政府和村民应共同努力,在完善各种设施、管理和定期清理垃圾的同时,逐步养成并保持良好的习惯。
(于炳绅)贵港市开展“清洁乡村”活动,整治乡村的脏乱差现象,是一项民心工程,是新时期贵港发展的需要,也是民众的期盼。美丽乡村,靠的是实干;美丽贵港,靠的是实干。上级督查领导,要沉到乡村底层去督去查,不要老是跑去看一两个专门用来应付上级检查的“门面示范区”,装模作样。只去检“示范区”,不查脏乱差的“重灾区”,就不能发现到底存在什么问题,为何老是整治不了。(李东凡)
我们要狠抓落实,把“清洁乡村”活动常态化,坚持抓、长期抓,标本兼治。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之深入人心,促进全民参与,个个积极动手,干净、整洁、有序的城乡环境才能长久保持。(韦钰泉)
和开展其他活动一样,开展“清洁乡村”活动无疑需要很强的措施、很硬的手段、很实的作风;但事物的变化既需要客观条件,更需要主观条件。没有主观的需求和积极响应,外部措施和手段如何强硬也难取得好的效果。因此,首先应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使之有条件自尊自爱,使之看到美好的前景。可以想见,一个衣不蔽体、吃了上顿没下顿、看不到希望的人,叫他清洁整齐起来,那是多么难的事!其次,要加强宣传教育,使不乱扔垃圾等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并由此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再次,各级领导要亲力亲为,为农民提供服务,比如,为乡村建设做好规划设计,为他们建一个垃圾池并帮助他们处理好垃圾,为他们建一个沼气池,以实际行动支持“清洁乡村”活动,不要只放空炮而不做实事。更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地把活动扎实坚持下去,而不是来去一阵风。(黄钰雄)
农村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一旦农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污染,农村经济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做到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周丽芸)
一些地方的农村生活垃圾,采取“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来处理,我认为值得推广。(阿宝)
我们要抓住扩大内需政策的机遇,强化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设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逐步改变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现状,提高农村污染治理的水平。(小江)
资金、监管缺位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约束因素,我认为应建立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吸引和鼓励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社会资金用于“清洁乡村”活动。(何所思)
对镇、乡、村驻地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建筑工地等,应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收取垃圾处理费,做到专款专用。(非非)
建议完善奖惩制度,对领导重视,配套资金落实,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速度快、质量好的,给予表彰,对领导不力、工作不到位、配套资金不落实、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路人甲)
广大农村居民要牢固树立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观念,积极参加“清洁乡村”活动,切实做到垃圾不乱倒,污水不乱泼,粪土不乱堆,柴草不乱摆,工具不乱丢,禽畜不乱放,杂物不乱抛,棚舍不乱搭,杆线不乱拉,水沟不乱挖,共同营造天更蓝、水更清、地更洁、村更美的生活环境。(英豪)
下期话题: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柯在2013年第十一届水业战略论坛上表示,为了节约水资源,“水价要提高到30元到40元一吨才行”,“目前用水成本在家庭开支中占比小,没有家庭因为交水费而交穷的。如果交水费导致一些家庭生活困难,政府可以给予这些家庭补贴。”您对此有何评论?
联系方式:1.信寄537100贵港市贵港日报周日特刊,信封标明“周日话题”字样。2.发电子邮件至guigang.xq@163.com。3.QQ留言或QQ邮箱,号码:277959605。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