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 桂平新闻 平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贵港市 > 贵港新闻 > 正文

该不该为高考“状元”立塑像

来源:贵港日报 2013-05-26 17:39   https://www.yybnet.net/

据媒体报道,湖北来凤县一所中学为该校一名学生立塑像,这名学生在去年的高考中以668分成为恩施州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迫于舆论的压力,这尊塑像近日被拆除。

正方

清华大学是著名的高等学府,多少学子梦寐以求,为之奋斗。这名理科“状元”虽然与那些名副其实的名人相比还有着很远的距离,但在其所就读的那所中学,他已经是名人了,可以说是为学校增光添彩,赢得了荣誉。学校为这名学生立塑像,旨在以此激励新生。这是一种榜样示范教育方法。因为中学生喜欢模仿,崇拜名人、明星,并把他们视为偶像。那些生动形象的典范,易于感染学生,很能激发他们向榜样学习的热情。我认为该校把这名“状元”列为榜样,实不为过,无可厚非。我想不清,这尊塑像何罪之有?到底刺痛了谁的神经?(李东凡)

恩施是湖北比较贫困的山区,来凤县更是恩施较贫困的县,属于国家重点贫困县之一。在这样一个贫困的山区农村,要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除了读书升学,几乎没有别的选择。在这种背景下,以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榜样来激励更多的孩子努力读书,何错之有?(贱言献车)

长期以来,中国的雕像偏重名人和死了的名人,喜欢宏大叙事,平民化的雕塑很少,长此以往,雕塑千篇一律,陌生、冰冷、有距离感。高考“状元”是学校的骄傲,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学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本是好事一桩,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高考“状元”在清华大学也是全校师生心目中的“伟大人物”,因此,完全可以也应该给高考“状元”塑一座雕像。这是岁月的一个瞬间,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更是一种精神的定格。批评者不应只看到塑像本身,而要看到它所体现出的奋斗精神。(丛莲)

中国城乡之间的差距、阶层之间的分野正在加剧和固化。30多年来,国家的转型在继续,但底层个体命运的转型,却在逐渐陷入停顿。在生活环境、先赋因素和代际积累无法选择的情况下,教育成了相对公平的上升路径,有时甚至成为仅有的渠道。从这个背景考虑,来凤的“状元”塑像就是在为当地青年“指出一条明路”,虽然在道理上可笑,在现实上却是有效的。(刘文嘉)

反方

学校号召学生向高考“状元”学习的方法很多,比如在校内宣传其刻苦学习的事例等。笔者的理解是,能够享受立塑像的人,必须是为国家或者为地方做出过突出贡献,而且是民众普遍公认的典型人物。立塑像的时间,是在其人逝世以后,生前未“盖棺定论”,是不能立塑像的。(侯宣光)

以此来宣传高考“状元”、激励学生好学上进的初衷可以理解,但不妨可采取颁发奖状、开设宣传窗、学校备案等形式,不必非要选择立塑像的方式。如果每出一名“状元”都要立塑像,这所学校还不成了塑像馆?(于炳绅)

一个社会推崇权力就为权力歌功颂德,推崇金钱就不顾一切捞钱,推崇分数就为高考“状元”建塑像。高考考了高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功告成?意味着已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还是意味着他将来必然要成为一代伟人?校方大张旗鼓地宣传高考“状元”,除了图名,还有就是图利吧?(黄钰雄)

为高考“状元”立塑像的是一所民办学校,教育经费完全自筹。通过立塑像,宣传学校的学生能考上清华、能出高考“状元”,以吸引更多的学生来读书,当然也就能收到更多的学费。所谓“平民教育的神话”,不过是商业之上蒙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本质就是为了创造“商业神话”。

(海之波)立塑像这一方式不仅起不到鼓励学生的作用,还会让学生对高分产生盲目崇拜,唯名校论英雄,误以为只有考上清华一类名校的学生才是人才,至于那些没考上名牌大学的就不算成功了。其实,学生成才的途径很多,不是只有考上名校这一条路。(孙剑)

为高分学生立塑像,无疑是在助推对高考“状元”的盲目崇拜,强化“考试得分,学生命根”的唯分数理念。试问,如此偏颇的“学习榜样”和“校园文化”,究竟将学校的品德教育置于何地?而前不久发生在复旦大学的同室操戈投毒案,无疑再次彰显了品德培养、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极端重要性。(郑桂灵)

热衷于“状元”热的教育绝非平民教育本义,也非素质教育应有的现象。2009年,中国校友会网发布调查报告称,通过对恢复高考32年来的“状元”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状元”毕业后职业发展较少“出类拔萃”,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不是“状元”们学习不努力,而是他们的更多精力和智慧仅用于适应应试教育规律,不知不觉中错过了提升综合素质的黄金机遇。拆除一个塑像很容易,但如何拆除大众对应试教育一面恨之入骨,另一面却又欲罢不能的“心墙”则倍显艰难。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确实任重而道远。(陈斌)

从根本上说,“状元崇拜”是应试教育结的果,不从根上下手解决,只是摘掉几个烂果子,实在无法扭转果树的颓朽之势。对“状元崇拜”只限于口诛笔伐,同样无助于完成教育大业的华丽蝶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少一些功利的纷扰,多一些人文关怀,才有助于教育回归树人、立人的大道。(凌国华)

下期话题:最近,国内多个省、市相继开展针对行人闯红灯的整治行动,治理方式以罚款、教育为主。据媒体报道,尽管民众对治理“中国式过马路”持拥护态度,但治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也有民众指出,靠罚款的方式来整治“太激进”。您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参加讨论。

联系方式:1.信寄537100贵港市贵港日报周日特刊,信封标明“周日话题”字样。2.发电子邮件至guigang.xq@163.com。3.QQ留言或QQ邮箱,号码:277959605。

新闻推荐

用爱心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市文明办等五部门发出“爱心暖童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倡议书

...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该不该为高考“状元”立塑像)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