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榕玲 通讯员 周金有
几年前,提到港北区贵城街道办震塘社区,许多市民便会想到毒品,毒品曾让这个社区的许多家庭陷入绝境。2009年底,李礼均当选为该社区主任后,社区群众生活又慢慢步入正常的轨道。
希望的曙光
震塘社区位于贵港城区东面城郊结合部,常住人口1.95万人。上世纪八十年代,许多震塘人抓住改革开放的良机,率先富裕起来了,这时海洛因也悄悄潜入了震塘人的生活。2009年底,震塘社区在册的吸毒人员有380多人,占社区常住人口的百分之四强,占港北区在册吸毒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吸毒人员为筹毒资疯狂作案,社区常发生偷盗、抢劫、抢夺等案件,外地人都不轻易去震塘,因为一不小心便成为了吸毒人员的“猎物”。震塘社区被自治区和贵港市列为重点整治地区。
李礼均是震塘一个有实业的成功商人,虽然长期在外经商,但为人正义、公正,在社区中有着很高的威信。2009年11月,震塘社区“两委”换届,群众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李礼均。
“毒品对家乡的祸害太大了,今天有人吸毒死了,过几天又有人因吸毒弄得家破人亡,我听了心里非常难受。”说起当时自己对家乡的感觉,李礼均还心有余悸。
在外经商的李礼均拗不过家乡父老的执着和真诚的请求,参加了社区的换届选举并以高票当选为社区主任,震塘居民也迎来了希望的曙光。
艰难的征程
然而李礼均并没被部分曾经的社区干部看好,甚至有人担心李礼均搞不掂毒品问题,反而会落入毒品的魔爪。李礼均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怨天尤人,默默地带领着群众与“毒魔”作斗争。
人民群众是开展禁毒斗争的主体,争得广大社区居民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禁毒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李礼均带领社区干部走街串巷,表明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禁毒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在社区的大街小巷张挂标语,动员社区群众共同参与到整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中去。李礼均利用良好的群众基础,以因吸毒导致家破人亡的家庭为例子,耐心劝导吸毒人员及家属。对自愿戒毒的人员,他给予了大力支持,戒毒费由居委会承担。为了这个承诺,李礼均自掏腰包支付了戒毒经费10多万元,帮助20多名吸毒人员戒毒。
为了使禁毒工作形成长效机制,除了配合公安部门集中抓捕、合力围剿吸毒人员外,震塘社区于2010年5月与城东派出所组建了震塘社区治安巡逻队,并设置了三个治安岗亭,建立起动静结合、点线结合、打防结合的社区治安工作机制。120多万元的经费全部由李礼均个人垫支。三年来,社区治安巡逻队协助城东派出所破获刑事案80多起,抓捕犯罪嫌疑人50多人,处置治安事件20多起,调解民事纠纷70多起。
为了使戒毒人员重拾生活的希望,李礼均和社区干部以及戒毒人员家属,定期看望慰问社区戒毒人员,了解他们在戒毒所里的生活,增强他们戒毒的决心和信心。
美好的生活
记者到震塘社区采访时,李沛豪的新楼房装修已接近尾声。“如果没有我们李主任帮助,我不但建不起新房子,可能连命都没有了!”李沛豪感慨道。
李沛豪1995年染上毒品,到2006年他为毒品花掉了上百万元,连房子也卖了。倾家荡产的李沛豪找到了李礼均,李礼均二话不说把他送去戒毒。2008年,李沛豪从戒毒所出来,李礼均资助5万元,让他开了一个杂货店。李沛豪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现在还建起了新楼房。李沛豪说,给他生命的是父母,给他第二次生命的是社区主任李礼均。
部分成功戒除毒瘾的人员一时找不到工作,李礼均把他们安排到自己公司工作,并监督他们有无“复吸”。他积极与辖区内企业联系,先后安排56人到贵钢、贵化、二级站等企业工作。
经过三年多的整治,社区的吸毒人员少了,治安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现在吸毒人员少了,偷抢、诈骗等违法行为也少了。”震塘社区治安特派员李志才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3月,李礼均又自己出资、出地建设“港北区启航工程震塘就业安置基地”,安置戒毒人员就业。该工程预算投入约100万元,占地面积100多亩,可安置30人长期就业。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