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高考作文“同步”考试现场。(记者 张思 摄)本报记者张思
“考试即将开始,考试期间,请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不要交头接耳,不要走动……”6月7日中午,2013年高考语文科刚刚结束,设在本报社五楼会议室的另一场“高考”——贵港市2013年高考作文“同步”考接着进行。
为了给高二学生提供一个提前感受高考氛围的平台,增强本报与读者的互动,本报社策划了2013年高考作文‘同步\’考活动,受到老师、同学们的热捧。
高二学生参加“同步”考
为了确保这次“同步”考更加接近高考,本报社在时间安排、试题获悉制作方面颇费心机。活动当天,事先从贵港高级中学二年级学生中征集到的19名学生,按规定提前在语文科考试结束的上午11:30前,到达报社办公大楼考场,从而实现时间上与高考的无缝对接。与此同时,本报派出记者驻守贵高考点,当天语文科考试一结束,记者迅速采访数名考生,制成高考作文“同步”考题目。
中午12:10,高考作文“同步”考开考。答题卡、草稿纸、笔墨等按照高考准备,监考工作人员、高考纪律等全部模拟高考情形进行。
今年的语文作文题是一篇关于爱心的材料作文,19名考生对这篇材料作文似乎并不感到意外,大家都很认真答卷。
作文“同步”考搭起一个平台
考试时间为50分钟,下午1点结束。
考生们对这篇爱心材料作文都表示“感觉不难,容易切题。”“周围是自己同学,感觉也不是很紧张。”对于这次高考作文“同步”考活动,考生们纷纷表示赞同。李耀健同学告诉记者,“同步”考让自己提前介入高考,提前感受高考氛围,提前进行高考练兵,为明年真正高考做好准备,感觉很好。作为“同步”考监考老师之一的陆卓纯老师也认为,报社提供的这个平台对明年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除了感受氛围,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老师正好有针对性地帮学生进行查漏补缺,更好地应对明年高考。
学生需加强阅读
高考作文“同步”考结束,本报邀请富有高考评卷经验的贵高老师进行评卷,本报从中选择出高中低3档作文进行刊登。(详见今天三版)
评卷结束,参与评卷的贵高教师黄育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所有考卷都写得普通,都是些模式化作文,优秀作文不多。从表面上看是审题把握
不准,但透露出来的背后原因,一是学生平时阅读面太窄,积累不够,因此运用起材料,如人、事等就显得较老旧;二是议论文中的议论部分虚弱,分析问题少,这说明平时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缺乏思考,把握不准,或者说接触很少,纯粹为读书而读书。三是语言运用缺乏文采,表达能力有限。
针对目前模式化作文趋向,黄育军表现出自己的极大担忧,没有创新,难于发现想培养的作文苗子。他说,当前,语文教育不断被其它科目侵占,尤其理科生,被数理化冲击严重,缺少必要的课外阅读,至少在时间上已经不能保障;语文又是一科厚积薄发的学科,其根基必须从小学抓起,但为了考分,上网背作文、无生活来源的“套作文”值得反省,加强阅读,增强生活体验,是当务之急。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