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思
今年高考,贵港市31966名考生中一本、二本以上和三本以上上线人数分别为2661人、11328人和18935人,比去年分别增加690人、1999人和2342人,分别增长35%、21.4%和14.1%,其中8人被北大、2人被清华、1人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成绩为历年最好。
这是贵港市近年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出的硕果。而在2012年9月,市教育局还被国务院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
“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贵港市出台系列优先发展教育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扩容提质,‘小财政\’努力办出‘大教育\’,全市教育发展渐入佳境。”日前,市教育局局长黄建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百年教育政策给力扶持
作为全区人口大市,贵港市财政占全区财政收入总量很小,但学生却占全区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小财政如何办出大教育?市委、市政府出台系列扶持政策,把办好教育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
2011年,贵港市出台了《贵港市重大教育项目专项资金计提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政府出让的经营性国有建设用地,按一定比例计提重大教育项目专项资金。这极大地缓解了教育资金短缺,有利于教育布局调整,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012年,贵港市又出台《贵港市鼓励扶持民办教育发展暂行办法》,主要是在贷款贴息、公办教师编制、社会保险费补助等方面进行扶持。这一政策出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进入公办学校读书难的问题,目前,贵港市民办教育在校生达15.8万人,占全市学生的15%,从而让民办学校为政府分担公办入学负担,也帮助民办学校缓解办学困难。
今年,贵港市又出台了《关于加快贵港市中心城区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心城区教育进行统筹管理,推进联合办学,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其中,贵城四中与贵城二中联合办学,充分发挥贵城四中的办学优势,辐射和带动贵城二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扩大优质初中教育资源总量,更多地满足群众教育需求。
勒紧裤带加大教育投入
投资1140万元的市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已进入装修、验收阶段,预计在9月份竣工,比计划提前3个月。特殊教育学校投入使用,对解决贵港市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了必要条件。
近年来,贵港市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2008~2012年,贵港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超过144.21亿元,年均增长达18.73%,远高于财政增长速度。
政府财力大力倾斜,极大地支撑起教育投入。近年来,贵港市教育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县镇学校扩容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及附属生活设施建设项目、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校安工程、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学前教育校舍类改建项目等全面开花,这些项目总投资约8.1亿元,所有项目建设全部倾向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从而极大推动贵港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城区,贵港市先后完成了荷城小学和荷城初中建设、县西小学和峡山初中扩建工程;新建的港南二中、荷城二小、特殊教育学校以及贵港市高级中学和达开实验小学的扩建工程按形象进度推进,规划投入约4亿元。这些校舍的建成、投入使用,将极大地缓解城区孩子上学难和大班额问题。
多管齐下提升教育质量
6月上旬,市教育局在荷城小学、荷城初中投资兴建的两个演播室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名师课堂的正式启动。
名师课堂经过现场录制,上传至市教育城域网,远在山区的孩子轻轻点击,就可以在贵港教育信息网《网络电视》频道观看名师讲课,从而极大缩小城市与乡村的教学水平差距;通过名师的示范课,带动和提高全市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名师课堂只是贵港市抓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贵港市在抓教学质量方面狠下功夫。在全市建立起90个督学责任区,聘任责任区督学248名,负责对各自责任区教学进行督查,不断规范办学行为,积极化解义务教育学校择校热的问题。同时,对市直及5个县市区的32所中心校(村小)的部分年级进行了教学质量检测,有效促进学校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增加吸引力。2013年春季期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学生返校率分别达到了
99.81%、99.28%、96.05%。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