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瞻
“‘弘扬精神,传递能量\’是我创办这个公司的宗旨,贵港布山文化源远流长,现在我们所倡导的‘和为贵,诚为本,干为先\’的贵港精神正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刘奎说,“我要使之成为大家奋发向上的新能量,文化无止境,我们的追求也无尽头,总之,我们永远在创业的路上!”
刚过而立之年的刘奎,现在是广西东旭·阳光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该公司目前有员工18人,拥有影视策划、作家、编导、培训师、摄影师、设计师等人才,他们先后为政府、部队、学校、工厂摄制了诸多影视作品。其中于2009年10月成功制作了大型专题片《资源节约》;而大型纪录片《迷彩青春》、《好男儿志在军营》,先后在CCTV-7、CCTV新闻频道播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从童工到复学,当兵成了追求
在湖北恩施一个大山深处长大的刘奎,因为家里穷,他14岁就辍学,在工地上当了一年铲沙童工。他说:“当时睡在工地的木板上,太辛苦了!那时便开始认识到,当初以为外面世界很美好的想法是错误的,更意识到了知识对改变命运的重要作用。”后来他央求家里借了6000元,回去读民办体校,练体育。毕业后由于没有分配工作,从小就有当兵梦的他,在当过兵的亲戚的影响下,1999年终于跨进了梦想中的军营。经过无数次的考验,他也在摸爬滚打中入了党,立了功,并获得全军优秀人才奖,成长为一名优秀士兵。2008年初,这位复员战士在贵港开始了他的创业梦……
三进地下室,创业不言苦
说起创业过程,刘奎笑着说:“想起当初创业,很有意思,曾经三进地下室。”
第一次是2008年秋,“当时部队复员的钱也因购房、还款等各种原因,一分钱也没有了,也没有机器。”于是,用家里十来平方米的地下室,成立了工作室,并想办法跟朋友租了一台摄像机。第一单生意,赚了几千元。用赚来的钱买了一台摄相机、一台电脑。在这期间他骑着一辆自行车,早出晚归,只要见到有意义的事物,都拍下来,做了三个月,赚了一点。当年末,他搬到贵港国际大酒店对面的建设银行楼上,租了个十来平方米的办公室,半年后,赚了两三万元,当时感觉业务还不错,但只是工作室太小。同年年末,刘奎注册了贵港第一家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凯拓),公司注册了,随着业务的不断增加,器材、人才都不够。于是,通过贵港人才网找到了一名刚从学校毕业,也是学影视创作的毕业生,工作室从此总算有两个人了。
第二次回地下室是2009年末,因公司管理没有经验,人员过多,资金断裂,无法支持整个公司继续运营下去,他又带着3名工作人员回到自己家的地下室,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历程。经过3个月的努力,再次复出租了一间两层200平米的办公室,经过1年的努力,公司人员发展到15人。当时影视传媒行业在贵港也开始有了新起色,同时影视传媒行业也多了几家公司。
2010年底随着房租、人员成本过高,业务跟不上等问题的出现,公司再次面临困难,因此而第三次回到自己的地下室。
2011年6月,在亲人、朋友的支持鼓励帮助下,刘奎注册成立了现在的广西东旭·阳光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再次搬进了在中银大厦全新装修的办公室。通过一年时间的努力,公司由原来单一的影视创作业务发展到了今天的文化传播、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团队拓展、形象宣传、活动策划执行的综合性传媒公司。
刘奎说:“回忆创业历程,一路上的辛酸,只有自己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感谢创业过程帮助支持过的客户朋友们,因为有客户朋友,我们的行业才得以生存,所以人生的创业路上要有感恩陪伴,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军人本色,创业依然在路上
刘奎认为,一个公司就像一支部队,没有装备、没有管理是打不羸仗的,所以他在设备和人员管理上是很舍得投入的,对于公司的人员管理,他坚持提供舞台,培养人才,成就事业。
不仅如此,他还认为,任何人的生活都需要有精神和梦想的支撑,于是他要通过自己公司的平台,来探索那些艰苦奋斗的创业成功者,把他们创业的精彩历程、激情奋斗的岁月记录整理出来,精心创作成热血沸腾的精神食粮,给更多创业者、渴望成功的朋友留下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