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宣传公众号
贵港日报公众号徐强
同学们好,欢迎收听《说文解字》。
我们首先讲一个故事:在南北朝的时候,梁朝的皇帝梁武帝萧衍为了教育皇子皇孙们,就让大臣殷铁石从“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挑选出一千个字来,作为认字识字、学习书法的教材。可是这一千个字都是不重复的单字,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联系,杂乱无章,很不方便记忆。于是,萧衍又让大臣周兴嗣把这一千个字编成一篇文章,不仅文理要通顺,还要押韵,朗朗上口,便于小孩诵读和记忆。宋人《太平广记》这本书写道:“兴嗣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意思是说,周兴嗣只用了一个晚上,就把这一千个单字连成了一篇文章,不过,由于高度紧张,用脑过度,他的头发也在一夜之间变白了。
周兴嗣编的这篇文章,名叫《次韵王羲之书千字》,也就是我们现在学习的《千字文》。
《千字文》与其说是“编”出来的,不如说是“创作”出来的。因为这的确是一项高难度的脑力劳动:一千个事先指定的不重复的单字,连成一篇文理通畅、文采飞扬的韵文,内容涵盖天文地理、自然景观、社会生活、饮食起居、科学技艺、历史文化、典章制度、伦理道德等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小型百科全书”。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学识修养,是很难完成这样的创作的。梁朝史书《梁书》周兴嗣的传记中提到,周兴嗣“年十三,游学京师,积十余载,遂博通记传,善属文”,意思是说,他在13岁的时候,就到了京城南京访问学习,经过十多年的积累,终于成为学识渊博、擅长写作的学者。由此可见,周兴嗣“一夜成文”,并不是偶然的事情,而是长期潜心治学、刻苦磨炼的结果。
在了解了周兴嗣与《千字文》的故事之后,我们可以知道,《千字文》确实是一篇“千古奇文”“绝妙文章”,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历史上有不少大学者如王世贞、顾炎武、章太炎等,都对《千字文》给予了高度评价。《千字文》历经千百年的流传而长盛不衰,从皇家专享的钦定教材变成普惠民间的蒙学经典,至今仍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仍然是我们学习语文知识、了解先贤智慧的一个具有独特价值的读本,这是历史长河披沙拣金的结果,也是经得起岁月淘洗的文化传承。
在前面,我们已经通过“说文解字”的方式,逐字学习了《千字文》的第一节,共16个字:“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一节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先贤的宇宙观、人生观以及一些基本的天文地理知识。通过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将会进一步体会到《千字文》的奇妙之处。
好的,今天我们暂时聊到这儿,感谢大家的收听,下期再见。(讲课音频请扫码关注贵港宣传、贵港日报微信公众号)
新闻推荐
贵港市港北区三中高惠荣物理是一门十分复杂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恐惧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