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宣传公众号
贵港日报公众号徐强
“功满自然居物外,人间寒暑任轮回。”
同学们好,欢迎收听《说文解字》。今天我们学习的字,是《千字文》中的“暑”字。
“暑”是形声兼会意字。篆书的“暑”字,由“日”和“者”组成。“日”是义符,表示太阳照射,“者”是声符,表示读音,还表示燃烧的意思,因为“者”的本义指燃烧。在古代,“者”字和诸位的“诸”字、庶人的“庶”字是通用的,读音和“暑”字相近,所以它是表示读音的声符。
东汉语言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暑,热也。”可见,“暑”的本义指炎热。以“暑”字开头的词语,大多和炎热有关。比如,“暑气”指夏天的热气,“暑溽”指夏天湿热的气候,“暑岁”指炎热干旱的年份,等等。
“暑”字当作名词用的时候,意思是热天、炎热的季节。比如,寒暑易节、寒来暑往,等等。
我们学习“寒”字的时候已经说过,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三个节气跟“寒”字有关,分别是寒露、小寒和大寒。此外,还有三个节气跟“暑”字有关,分别是小暑、大暑和处暑。
小暑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或8日。当代学者余世存从“暑”字拆分出日、土、日三个字,意思是土地上下都有太阳炎热的照射。从小暑开始,天气就变得炎热起来了。《水浒传》里有一首诗:“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酷热的太阳把田地都晒干了,要是不下雨,庄稼收成肯定不好,甚至会颗粒无收,所以农夫心急如焚,而那些不劳而获的公子王孙们,却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一样,还在优哉游哉地摇扇子。生活在两个不同世界里的人,他们之间注定会隔着一条巨大的沟,到了无法沟通的时候,矛盾和冲突就爆发了。《水浒传》讲的,就是压迫者和反抗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故事。当然,我们从这首诗也可以体会到,对于农民而言,雨水在酷热的季节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民间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的说法。
大暑在每年公历的7月22日到24日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热的时期。古人把这个节气的物候归纳为三个:第一是腐草为萤,意思是在枯草上产卵的萤火虫开始卵化而出了,第二是土润溽暑,意思是天气闷热,土地潮湿,第三是大雨时行,经常有雷雨出现。关于萤火虫,有一个成语叫做“囊萤映雪”,其中的“囊萤”,说的是晋朝著名的大臣车胤的故事。车胤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节省灯油钱,到了夏天,他就把捉回来的萤火虫装在袋子里,利用萤火虫发出来的光亮在晚上读书。由于勤奋好学,车胤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处暑在每年公历的8月23日左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本书写道:“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意思是从处暑开始,热气逐渐消散,气温将会下降。唐代诗人杜牧有一句诗:“天阶夜色凉如水”,正是“处暑寒来”的写照。
好的,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感谢大家的收听,下期再见。
(讲课音频请登录贵港新闻网收听)
新闻推荐
本报贵港讯近日,贵港市公安局以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开展的“回头看”为契机,开展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动,成功查获一批...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