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 桂平新闻 平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贵港市 > 贵港新闻 > 正文

从写信到沟通零距离——改革开放40周年贵港市通讯方式变化小记

来源:贵港日报 2018-09-22 10:5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蒙思帆

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人们的通讯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发电报、写信、发信息到如今的智能手机通讯,沟通方式日新月异。

书信很短,车马很慢

9月14日,记者看到今年80岁的老人陈业顺正在家里捣鼓着他的智能手机,不时还看着屏幕的信息露出笑容。“现在的时代变化真快,想跟别人聊天,直接在手机上点一下视频通话就可以了,方便得很。”今年80岁的陈业顺老人向记者回忆道,1961年他进入部队,平时一至两个月才会寄封信回家,有急事就发电报。“当年发电报的价钱对老百姓来说很贵,一个字3分钱,所以一般电报内容只有10几个字,如要加急送达还需额外加钱。”陈业顺说。

今年80岁的黄科能1958年从老家东津镇调到西江农场工作,一个人在外打拼。由于条件所限,黄科能不能经常回家探望父母,只能偶尔写信回家。“当时从贵县寄信到老家东津镇维新乡很慢,最少要4天才能送到,而我在北京的弟弟寄信给我最多只要4天。”黄科能说,当时派送乡镇邮件都是靠邮递员是骑自行车送件,邮件先送到东津镇的邮电所,屯积一两天攒够一定数量再集体派送。邮递员不是把信亲自送到收件人手中,而是把信件送到大队就已经算完成了他的送件任务,这就容易导致邮件不能及时送到收件人手中。

便捷化的开端

到了上世纪80年代,BB机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大街上出现了公共电话亭。“当时一开始拥有BB机的人并不是很多,安装一部电话需要几千元的费用,普通家庭根本没办法承担这样的巨款。”1979年退伍回来后进入单位工作的陈业顺告诉记者,当时十几个科室才有两三台座机电话。后来BB机开始普及后,街上经常看到有人把BB机别在腰带上,看着BB机的数字去电话亭回电话的场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到90年代,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通讯工具——移动电话。当时一台移动电话要三四万元,那时候的移动电话体积庞大,既是奢侈品,也是身份的象征,不少人把它戏称为“大哥大”。陈业顺告诉记者,在那个年代能够拥有一台“大哥大”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整个贵县看不到几台。

沟通零距离

进入21世纪,人们的沟通逐渐变得便捷起来,越来越多家庭安装了家用固话,黑白屏数字手机以其亲民的价格和便携的优势,很快流行起来,并逐渐占据通讯市场的主要地位。“我还记得2002年的时候,家里装了第一台固定电话,我那时才10岁,看到好玩就把电话线的插头随便插进一个插座,结果电压过载烧断线了。后来才知道那时候电话的插头要插进专用的插座才能用的。”今年26岁的潘荣回想起旧时糗事,不禁笑了起来。

今天,智能手机已经普及的时代,人们的沟通越来越零距离,仅需一部手机,就可以发信息、通话、及视频。潘荣告诉记者,现在大家基本都是通过微信沟通,无论对方距离多远,所发送的信息都能及时到达,就像面对面在交流一样。“现在不仅年轻人会用微信,我们的父辈及许多老人也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学会了用微信沟通。在这个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时代,让人们的沟通越来越零距离了。”潘荣笑着说。

新闻推荐

自治区督导组到贵港市督导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农融陪同

本报讯(记者陆小洁郭晓枫)9月20日上午,自治区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建新率自治区经济普查督导组到贵港市,开展第四...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从写信到沟通零距离——改革开放40周年贵港市通讯方式变化小记)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