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贵港 今日桂平 今日平南
地方网 > 广西 > 贵港市 > 今日贵港 > 正文

东和扶贫记事

来源:贵港日报 2020-01-19 10:14   https://www.yybnet.net/

2018年5月,作者联系了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免费为东和村80户贫困户发放化肥共4吨。方朗

东和,是一个很有诗意的村名。

它是港南区新塘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1989年它从所属的岭蒙村分出来时,为取名费了一番心思。时任村文书的伍德世说,东和村分管东塘、太和、店塘三个屯,那就取东塘、太和两个屯中的“东”“和”二字构成“东和”村吧,意为“日出东方,和谐乡村”。

东和的水库,波光滟潋;东和的田野,蔗海碧绿。2018年3月,当我背着行囊来到村委报到时,面对一派田园风光,很难将她与“贫困”二字与之联系。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4户401人,因病、因学、土地少、缺资金、缺技术、是大多数贫困户致贫的原因。

我深感自己作为第一书记的使命之重。一年多来,穿行田间,入户走访,怀为民之心,思脱贫之策。到2018年底,东和村已有80户贫困户355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7%。

此间经历的事,接触的人,让我深深体会到,你用心去做,困难就会变小。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只要每个人努力改变一点点,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我很想要一把雨伞

伍小应是贫困家庭学生,在东和小学读三年级。瘦小单薄,眼神怯弱。

到小应家走访,问他有什么生活困难。小应嗫嗫嚅嚅地说:我很想要一把雨伞。

我听后很难过,不是因为一把雨伞,而是为这小孩辛酸的命运。小应5岁的时候母亲走了,父亲残疾,智障。一把在别的小孩看起来轻而易得的雨伞,却成为一个贫困家庭小孩的奢望!

我到东和小学走访时了解到,贫困家庭的学生,很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靠爷爷奶奶照看。有的连个书包都没有,用无纺袋装课本和文具。

同时也了解到,学校课桌陈旧紧缺。有些课桌,父亲读小学时用,现在儿子读小学还在用。

我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哪怕是一点点。

2018年″六一″前夕,东和小学的贫困家庭学生过了一个难忘的儿童节。我联系了农行贵港分行到东和村开展助学助困活动,为东和小学捐赠新课桌30套,慰问31名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为他们每人送上一把雨伞、一只水杯,一套文具。孩子们欢欣雀跃。

孩子,我们给了你一把伞,陪你暂时走过风雨,那只是一个小小的天空,希望你们知道,外面还有更大的天空。

不会写自己名字的初中男孩

伍小稳今年14岁了,初二,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在东和小学读书时,班主任无奈地说,谁能教得伍小稳写自己名字,我奖励两百块!

但是他认得字,会指着报纸念出“贵港日报”,而且嘴巴很甜,有个外地人来村里收稻谷,被他逗得心花怒放,把带来的面包全部给了他。

我上网查了一下,这种病叫读写障碍症,是由大脑受损引起的。大脑分好几个区域,如果“W区”受损,则阅读、语言表达正常,但是不会书写文字。小稳应属于这种情况。

小稳的家只有父子两人,贫困户。父亲年过五十,对他的照顾有心无力。

在村委,我帮他办理困难补助的申请材料。他好奇地凑过来看,一股浓重的汗酸味扑鼻而来,衣领上灰黑的污迹表明,他至少有一周不换洗衣服了。

我逗他:“有女同学喜欢你吗?”他说:“没有。”

我说,你想不想女同学喜欢你?他说,想。我说,那你要勤洗澡,勤换洗衣服,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女同学才会喜欢你,而且,你现在进入青春期了,要注意个人卫生。

我继续开导他,你要女孩子喜欢,还要认真学习,学些技术,将来才能赚钱养家,虽然你不会写字,但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可以去做销售。

他“嘿嘿”地咧嘴笑了。

再次见到小稳时,他的头发剪短了,衣着干净,阳光明快。

贫穷,终究不是

一件光彩的事

东和村贫困家庭学生伍保留,15岁,在贵港职教中心读书,父亲病故,母亲改嫁,与年近八旬的奶奶相依为命,艰难度日。每次走访,说到伤心处,老奶奶都要痛哭一场。伍海华,也是相同情形,父亲病故,母亲改嫁,跟着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还有,贫困家庭学生伍鑫、伍金环,因父亲去世,只能姐妹俩相依为命……

贵港日报社广告部主任苏少珍2016年曾担任过驻东和村第一书记,为东和村的脱贫呕心沥血,虽然后来因为工作需要调整回报社工作,但她一直心系东和村。2018年5月24日,苏主任帮助联系了李智杰、侯镇坤两位爱心企业家到东和村慰问了3名贫困家庭学生伍保留、伍海华、伍金环和1名残疾少年,每人发放800元慰问金。两位企业家承诺帮扶这3名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他们的生活费和学费直至大学毕业。

在慰问中,这3名贫困家庭学生泪水一直在眼眶打转,除了哽咽着道一声“谢谢”,自始至终都低着头。我理解他们,谁会愿意一次又一次揭开自己悲痛的伤口?贫穷,终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慰问结束后,苏主任跟我说,我们下来扶贫,从大的方面来说,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让更多贫困家庭脱贫,共同过上美好生活,从小的方面来说,帮助村里多办点实事,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获得他们的感激和尊重,自己心里也会获得一种成就感。

爱心化肥

督查组下来,只要求我一个上车跟随,一个村干部也不要带。上车后,拿出一份名单,随机点名:伍耀良、伍耀连、伍汉南……

他们的用意很明确,就是看第一书记熟悉不熟悉贫困户情况。

在店塘屯伍耀良家,督查组指着我问:“认识他吗?”

伍耀良笑了:“方书记啊,经常来,还送过我们贫困户一包化肥呢!”

我纠正:“不是我送,是爱心企业送的,爱心化肥,我只是负责联系。”

2018年5月,雨水充沛,正是甘蔗拔节生长时节。我联系了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到东和村开展“心连心科技示范村”挂牌仪式暨爱心公益活动,免费为80户贫困户发放化肥4吨,慰问特困供养人员6人,慰问东和小学贫困家庭学生60名。发放化肥和慰问品,折合人民币1.2万元。

有时,你付出一滴水,却会得到大海一样的深情回报。

贫困户

变致富带头人

“谭桂云不是贫困户吗?怎么变成致富带头人了?是不是搞错了?”镇里对我提供的推荐名单感到很意外。

我说:“没有错,贫困户变致富带头人,恰恰说明我们扶贫有成效。”

谭桂云是东和村建档立贫困户,致贫原因是因病,一家四口,两人重病。大儿子后来因病去世。

苦难并没有磨灭谭桂云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信心。他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种植优质谷20亩、甘蔗15亩、莲藕10亩,年收入12万元,还带动5户贫困户增加劳务收入。2016年底,谭桂云高兴地拿到脱贫光荣证。

去年10月,我推荐东和村伍耀用、吴运清、谭桂云这3位致富带头人到南宁参加了为期15天的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学习种养技术和电子商务知识等等。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致富带动能力。

“扶贫先扶智”,我注重提高村里贫困人口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以更好地脱贫。去年11月,我联系港南区人社局和长江学校,在东和村举办了精准扶育婴员培训班。15天的培训,东和村参加培训的妇女,风雨不改,从不迟到。

新闻推荐

覃塘区成功化解山北乡中秋河道洗衣台矛盾纠纷

本报讯(记者梁启勇)2020年元旦刚过,随着覃塘区山北乡横罗村中秋河道沉沙缓冲池与多功能阶梯式护坡工程投入使用,由横...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东和扶贫记事)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