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农柏华
几十元钱,或者一两百元对于生活富裕的家庭来说也许微不足道,可对于生活在低保线以下的困难户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
去年,贵港市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提高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覆盖面,使广大困难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标准达到168.4元,农村达到63.7元。
低保:犹如雪中送炭
破旧的砖瓦房,简单的家具……今年1月11日,在不断灌进冷风的房子里,记者见到了低保对象覃塘镇覃塘社区第十九村民小组的江国连。半年多来,江国连一直居住在这间租来的旧房子里,每个月还得支出200元的房租。
江国连说,她患有肺结核已多年,不能干重活,种田全靠丈夫,平时丈夫也去帮别人维修机器赚点钱,但是每个月的收入不多。
去年,经过治疗,她的肺结核病痊愈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去年7月份,她的丈夫因病不幸去世,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她的肩上。
她家里只有7分多田,粮食不能自给。平时,她贩点蔬菜到市场卖,一天收入也只有二、三十元。
江国连的子女小小年纪就到广东打工。当年大女儿完全能考上重点高中,但是家里没有钱供她读书,她把机会让给弟弟妹妹,于是,她初中毕业后就到广东打工了。妹妹看到姐姐放弃读书,也跟着去广东打工。
江国连告诉记者,丈夫治病花去了4万多的医疗费,全部都是借的。后来在社区干部的帮助下,得到了新农合的补助,报销了7000多元。
现在,江国连每个月都能领到低保金,虽然钱不多,但是可以够买药物、日用品等一些零杂物品。
去年,她在社区干部的帮助下,还享受到危房改造的补助,她将旧房子拆除,新房子正在建设当中,很快她就能搬进新房子住了。
江国连说,要不是得到党和政府的帮助,住上新房子的愿望不知何时才能实现。现在几个孩子都在努力工作,相信很快就能过上好日子。
低保温暖城镇困难居民
1月10日,记者来到港北区贵城街道小江社区居民覃永安的家,一间破旧的瓦房映入眼帘。记者进到他家里面,见到摆放的都是一些旧东西,越往里走越阴暗。房子里到处都堆放着杂物,使原本就狭窄的房子更加拥挤。放眼看去,没有像样的家具,覃永安告诉记者,他今年70岁,妻子69岁,有两女一儿,女儿都已结婚。儿子30岁了还是单身一人,而且只有初中文化,没有稳定的工作。
覃永安有一个女儿在附近卖菜,偶尔会买些米过来,有时帮换煤气,但是这也不能解决长久的问题。
覃永安右眼失明,左眼看东西也有点模糊,时不时还会走错家门。覃永安告诉记者,他的房子已经倒塌,现在是借住兄弟的老房子,已经好多年了。
采访中,覃永安拿出存折,一页页的翻开,指着每一笔存款说,政府给我们发的这些低保补助,确实帮了我们的大忙。
覃永安告诉记者,他俩老没有其他收入,一个月的低保,够他们保证基本的生活。
像覃永安一样能感受到党和政府温暖的城镇居民不止一个。在港北区贵城街道石羊塘社区的一间平房里,记者见到了低保户陈冰一家人。陈冰的丈夫黄克金下肢残疾,陈冰智力残疾,语言表达模糊不清、行动也不方便。他们有一个15个月的孩子,在他们居住的房子内,陈设非常简单,只有一张床、一个衣柜等简单的家具。他们现在居住的房子是租别人的,每个月租金150元。
他告诉记者,妻子智力残疾,不能干重活,只能在家干一些简单的活。小孩只有15个月,所有的担子都落在他的肩上,这样的家庭状况,让他没办法外出打工,他每天在城区踩三轮车拉客,一天的收入也只有十多元。
去年,他们家得到了低保救助,一家三口的基本生活终于有了保障。
随着物价不断上涨,民政部门还为城乡低保对象发放生活补贴和物价补贴,把温暖真正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2012年春节前,共为28.34万城乡低保对象发放生活补贴3037多万元;2011年8月至2011年10月,共为29.88万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临时物价补贴547多万元。
去年,全市民政系统以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大保障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全年全市共筹措城市低保资金9418多万元,其中自治区下拨8406多万元、市本级配套188多万元、桂平市配套303万元、平南县配套520多万元。共筹措农村低保资金21626多万元,其中自治区下拨19913多万元、市本级配套327多万元、桂平市配套588万元、平南县配套797多万元。全年全市累计支出城市低保金8291多万元、累计支出农村低保金19089多万元。
新闻推荐
...
平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平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