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思
村级重大事务要投票、村级开支阳光公开、村民可随时查账……村务公开将村级事务由几个人的事情变成大家事,既给了群众一个明白,也还了干部一个清白,可谓清了“家底”,亮了“心底”。
党的十七大以来,贵港市把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作为发展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任务,深化村务公开,推进阳光村务,加大监督力度,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全市74个乡镇(街道)1074个村全部建立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其中,平南县荣获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港南区荣获自治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全市有示范乡镇16个、示范村86个,群众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满意率达85%以上。
群众点题干部公开
最近,陈老板打算在平南县大新镇大黎村投资40多万元建设一家食用菌加工厂。村支书粟汝坤告诉陈老板,此事需经过村务公开,由群众投票决定。原来,早在2010年,大黎村村民发现,该村一家炮纸厂在生产中排放污水,影响周边环境。于是,有群众就“上项目要经过村民讨论并公之于众”点题。该村村务监督委员会立即向村委会提交关闭炮纸厂的申请,被村委会采纳,一个月内炮纸厂被关闭了。吸取这次教训,以后该村凡新引进项目,必须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议,在村务公开栏里公示。
群众点题,干部公开,只是贵港市创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贵港市在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逐步对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地点、时间和程序进行规范、创新。在内容上,由过去村干部公开什么群众就看什么,转变为该公开什么就公开什么、群众关注什么就公开什么,公开内容也由过去的十几项增加到二十多项,把固定公开与群众点题公开结合起来;在形式上,由过去的单一公开栏公开,转变为公开栏、公开会、公开日、公开网、公开纸(坦白纸)等多种方式并用联名公开;在时间上,由过去固定时间公开,转变为定期公开(每季度一次)与随时公开相结合,群众急需知道的都及时公开;在地点上,由过去只在村委会范围内公开,转变延伸到村民小组、自然村(屯)公开;在程序上,由过去村干部定公开内容、村务监督小组看公开内容、公开栏上公开内容,转变为公开内容群众提议、村“两委”商议、村监委会审议,每项内容的执行情况和执行结果全程公开,让群众该知道的都知道,关注的难点热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而不断提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制度保障公开常态
“第二季度,全村低保154户340人……”走进港南区桥圩镇姚平村,村头的“村务公开栏”格外醒目。这个公开栏将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工程、人口计生、社会稳定等5大方面内容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每个季度更新一次。每到月初或者月底,村民有事没事都爱到“村务公开栏”前瞧一瞧,村务公开栏已经成为群众了解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平台。
村务公开要长期坚持下去,必须有切实可行的制度作保障。为此,贵港市实行“三级分包,四层联动”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制。市、县、乡三级有关部门和新农村工作指导员分别联系指导一个村,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包村联村工作重要任务和内容,列入年度工作考评内容,列入村干部年度工作评议的重要内容,并与绩效工资挂钩。这样,自上而下,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部门配合协调抓、职责明确的联动工作机制。平南县落实了制度保障、场所保障、经费保障、监督保障等“四大保障”,构建有力的“阳光村务”保障机制;港南区创新建立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十项制度,成为广西的亮点,作为“十簿一卷”的重要内容在全区推广;港北区、覃塘区进一步健全村(社区)管理的“十项制度”,夯实民主管理基础。目前,全市已有977个村规范使用“十簿一卷”,坚持实行“十项制度”,占全市村总数的91%。
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构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机制。去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期间,贵港市下文要求各村在换届期间同步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作为村常设监督机构。监督委员会负责对村级的财务管理和村务公开制度进行监督落实,组织对村干部的民主评议等。目前,全市已有1042个村按要求建立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占97.02%。
新闻推荐
...
平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