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瑞福 实习生 陈春翠
仓廪实民心安,农业强百业兴。近年来,贵港市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谱写了现代农业发展新篇章。自2005年以来,实现了粮食生产“八连增”;2009年以来,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一直排在全区前列。
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
贵港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具有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近年来,贵港市重点推进“绿满八桂”、“菜篮子”工程、“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多播一斤种,增收百斤粮”等工作,大力推广农作物间种套种技术,实施广西(贵港)十万亩水稻插秧机械化项目,取得显著效果。
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2012年,贵港市农业生产成绩喜人,粮食生产实现面积、产量双增,全年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12.39万亩,同比增加4.75万亩、增长1.17%,完成目标任务的101.82%。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49.12万吨,同比增加8.3万吨、增长5.89%,完成全年任务的105.65%,位居广西第4位,实现了“八连增”。生猪出栏达370万头,家禽出栏达4722万羽;淮山、穿心莲、泽泻等的种植面积都处在广西第一位;黄沙鳖、肉鸽、猕猴等特种养殖发展迅速,是广西重要的特种养殖基地。农业产值实现110.7亿元,同比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7253元,同比增长15.9%。贵港市连续四年被自治区授予全区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桂平市连续两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和种粮售粮大户。
今年,贵港市继续在桂平市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在桂平市实现粮食播种面积155万亩、产量10.99亿斤;并根据农业部和自治区农业厅要求在五个县市区实施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项目,实现项目区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全年推广超级稻面积148万亩;深入实施“多播一斤种、增收百斤粮”示范工程,带动全市粮食生产上新水平;继续抓好冬种马铃薯生产,预计冬种马铃薯15万亩。
特色种养不断壮大
贵港市结合自身优势,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产品区域布局,培育形成了一大批在全区享有名气的专业基地村。
覃塘区三里镇农民庞荣华家的楼房宽敞气派,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靠的是种植100多亩甜玉米这一特色品种。
一直以来,贵港市的特色种植业都比较发达,并且已成规模。目前特色农业如优质谷、优质桑蚕、桂平西山茶叶、糖蔗、木薯、覃塘蘑菇等,特色中药材品种主要有穿心莲、泽泻、淮山、葛根、鸡骨草等。这些特色种养以种植面积广、产量大、质量优、效益好而驰名区内外。在发展扶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同时,全面推广农作物套种套养技术,在全市重点推广了莲藕、淮山套种水稻,木薯、甘蔗、玉米、葛薯套种西瓜、花生、大豆、中药材等模式,先后建立了桂平市金田镇万亩淮山套种水稻、石龙镇万亩木薯套种西瓜(花生或黄豆)、平南县思旺镇万亩葛根套种沙姜或香芋、港北区大圩镇万亩玉米套种中药材、港南区桥圩镇万亩玉米套种中药材、覃塘区覃塘镇万亩稻藕鱼套种套养、蒙公乡万亩玉米套种猫豆、五里镇万亩甘蔗套种西瓜或黄豆等8个万亩农作物套种套养示范区。2012年全市农作物套种面积达120万亩,比上年增加27万亩,农民收入达13亿多元。这些特色农业,让贵港市不少农民富了起来。
在特色养殖方面,黄沙鳖、肉鸽等都是贵港市的龙头品种。2012年,贵港市黄沙鳖在产量达到了1.36万吨,占广西产量的70%,年产值15.86亿元。平南县“平南县墨底鳖”和“桂平黄沙鳖”先后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肉鸽年产量700万羽,产值8亿元,成为广西最大的肉鸽养殖基地。猪精供应量位居全国乃至全球第一位,去年共向养殖户供应良种猪精730万头份。港南区是全国三大羽绒生产基地之一,享有“中国羽绒之乡”称号,去年港南区羽绒产量突破8000吨,年加工羽绒超全广西的50%,占全国总产量的23%,产值达22亿元,成为广西最大的羽绒业加工基地和集散地。广西雄森灵长类实验动物养殖开发有限公司共饲养猕猴、食蟹猴、红面猴等实验用灵长类动物4.3万头,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实验动物科研基地,每年出口创汇1300多万美元。
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
贵港市十分重视推进农业产业建设。目前,全市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6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57家,涵盖了全市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
近年来,贵港市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扎实推进“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着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种养加、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加快实现基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产品品牌化、农民组织化、分工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加快建成西江经济带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全面提升贵港市农业现代化水平。
广西金源生物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是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以木薯为原料,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开发和生产生物能源化工产品,每年消耗木薯干片约30万吨。在该公司的带动下,(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去年贵港市加工鲜木薯达到50万吨,销售收入11.3亿元,年辐射带动农民增收2亿多元。
像广西金源生物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这样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效应非常明显。2012年,贵港市优质稻产业在105家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加工大米50多万吨,销售收入27亿多元,年辐射带动农民增收6亿多元。在8家蔬菜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蔬菜产量25万吨,销售收入4.8亿元,年辐射带动农民增收2亿多元。带动茶叶产业的7家龙头企业,加工量0.3万吨,销售收入1亿元,年辐射带动农民增收0.2亿元。带动桑蚕产业的2家龙头企业,加工蚕茧0.7万吨,销售收入1.5亿元,年辐射带动农民增收1亿多元。带动中药材产业的8家龙头企业,加工原料5.2万吨,销售收入2亿元,年辐射带动农民增收1.2亿元。
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加强
贵港市高度重视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各有关部门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一直以来,农业部门经常派出工作组深入田间第一线开展送科技助双增大行动,抓好技术培训和育、插秧技术指导工作,加强病虫害防治,实现可持续控制。过去一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500多期,培训人数26万人次,发放政策宣传和技术服务资料45万份。农机部门以实施“广西(贵港)10万亩机械化插秧示范基地”项目为契机,在桂平、平南、港北等建立万亩连片机械插秧示范片,组织农业机械下田犁、耙田和机械插秧,并在桂平市、港北区举办机械化育、播秧和机械化插秧现场会。财政部门及时抓好各项强农惠农奖金的落实。去年,全市农作物良种贴面积为434.8万亩,申请种粮补贴资金6121.4万元,并把申请到的补贴资金发放到位。工商部门大力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深入市场、厂家、乡村等重点区域开展农资市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劣农资行为,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水利部门及时组织水库放水,确保农业生产用水。供销部门认真组织肥料和农膜供应,满足群众春耕需要。气象部门及时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新闻推荐
...
平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