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榕玲
每天早上6:30,平南县环卫站环卫工人陆叶都会准时到达自己负责的区域,开始一天的保洁工作。严寒酷暑、四季轮回,陆叶在环卫工作岗位上已经坚守了17年。她说这已经成为她生命中无法改变的习惯了,她将继续坚守下去。
半夜上班奉献青春
17年前,孩子刚满月,为了贴补家用,年轻的陆叶加入了“城市美容师”的队伍,上凌晨1:00至6:30的清扫班,从此与垃圾结下了“不解之缘”,169元的月工资,一干就是3年,直到儿子三岁上了幼儿园才改上白天的保洁班。“年轻貌美,干什么不行,非得去做扫地的?”陆叶的选择让很多人难以理解,甚至父母也反对。“开始是因为当时没有人帮带孩子,为了便于白天照顾孩子,所以选择了做半夜上班的清洁工,但做着做着就习惯了。”
17年坚守保洁岗位
陆叶说,半夜起来打扫街道是挺累的,但这个工作很安静,能让自己心无旁骛,安静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不用去理会白天可能遇到的一些嘈杂事,慢慢地就喜欢上这个工作。尤其是看到一些早起谋生的人从清扫干净的街道上匆匆而过,和早起晨练的人在干净的街道上跑步时,陆叶就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也许走在我打扫干净的街道上的每一个人从不会去想象干净的背后包含的辛劳,但我自己知道,把街道扫干净了就高兴,我习惯了这种感觉。”陆叶把清洁工的工作说得有点浪漫。
正是这种美好的感觉,陆叶把工作当成了一种习惯。17年来,站里的清洁工换了一拨又一拨,陆叶始终坚守着,而且不论在什么岗位,她都做得最好。
火线驰援不言苦
“哪里有急、难、重的任务,站里都习惯性地首先想到她,因为她肯定能最好地完成任务。”站长张学明说。陆叶的习惯也让站里形成了习惯,她成为站里最得力的“救火队员”。去年10月中旬的一天晚上11点多,在县城车站广场,一个人不小心把两大罐花生油撒泼在路上,使不少过往行人、自行车摔倒。已经睡下的陆叶接到电话后,二话不说,在10分钟内赶到现场,马上设置警示标志,并组织其他同事拉来木屑洒在油渍上反复清扫,直至把路面上的油渍全部吸干净。忙完,已是凌晨一点多了。
如今,陆叶上的是白天的保洁机动班,顾名思义,哪里有紧急任务她就到哪里,哪里需要增援她就帮哪里。她和同事曾经两天从早上七点,一刻没休息一直干到晚上七点,扫把、铲子、垃圾推车,手臂累得没有了知觉,腰疼得已经麻木。
“累吗?”
“晚上回家用白酒兑水洗澡,第二天继续干。”陆叶笑着说。
“垃圾那么臭你也顶得?”
“习惯了,不觉得臭啊。”
“那么多年就没想过换一个轻松点的工作?”
“做习惯了,没想过。”
爱默生说,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在别人眼里又脏又臭又累的清洁工作,在陆叶的眼里却是能让自己心情好的习惯。
新闻推荐
...
平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