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黔江而下至浔江,再折转郁江,10月30日至31日,新华网记者跟随第二届全国重点网络媒体广西行采访团踏访贵港境内的桂平大藤峡、贵港港码头和航运枢纽,亲身感受新一轮的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对“因港而生、依江而兴”的贵港而言意味着什么。
成立于1996年的地级贵港市是名副其实的江城,辖内桂平市、平南县、港北区、港南区、覃塘区均依江而建,西江上游主干流浔江、郁江、黔江流经全市达287.6公里,通航能力均在2000吨级以上。据介绍,西江黄金水道贵港段可开发利用的岸线107公里,已利用岸线仅12.8公里,后续开发利用的空间十分巨大。
自古以来,滔滔西江就给贵港人民带来了发达的水上交通、繁荣的商品贸易和频繁的人文往来。如今,贵港巿已发展成为广西货物吞吐量最大的内河港口城市。
2011年,该市新一届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积极谋划,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了“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的奋斗目标,制定并全面实施港口、园区、城市互动发展战略,全市的建设和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以规划编制为先导,贵港巿先后组织编制了《贵港港总体规划》、《西江经济带贵港区域战略规划》、《贵港市工业发展规划》和商贸物流、建材、食品加工等专项规划,修编了《贵港市城市总体规划》、《贵港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的“蓝图”和“路线图”已经十分清晰。
从2012年开始,贵港巿全面实施“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计划在三年内完成投资600多亿元,努力在港口、城建、园区、农业、民生五个方面取得突破,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的目标。全市上下形成了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的热潮。
以港口建设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尤为抢眼。贵港港分为中心港区、桂平港区、平南港区等三个港区,现有码头泊位159个,其中2000吨级以上泊位28个、1000吨级泊位14个、500吨级泊位117个,全港年吞吐能力为4853万吨和25万标准箱。
目前,贵港至珠江口的通航等级已由Ⅲ级提升为Ⅱ级。与港口配套的陆路交通网络中,南广高速公路已竣工通车,南广高速铁路、梧贵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以港口为核心的立体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2013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4900万吨,占广西内河港口吞吐量的46%。
与此同时,贵港运力突飞猛进。截至2014年9月,全市拥有跨省水运企业117家,其中港澳水运企业12家,货运船舶达2963艘363.5万载重吨,占广西内河船舶运力总量的66.4%,单船平均载重吨达1226吨,位居全区内河首位;港口企业发展到101家,水路运输服务企业发展到24家。
港运兴则产业聚。低廉的水运成本和日臻完善的港口设施,吸引了中国华电、中国华润、台湾水泥、印尼爱凯尔等中外企业纷纷投资贵港,带动了一批东部地区电子、服装、化工、建材等项目相继落户,工业产业集群效应初显。由此,贵港港也已从长期以来的“中转港”发展成为“货源港”。(白水)
(新华网)
新闻推荐
...
平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