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 桂平新闻 平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贵港市 > 平南新闻 > 正文

荷城年味浓

来源:贵港日报 2015-02-17 04:50   https://www.yybnet.net/

⑦羊年话壮家年俗

本报记者  郑瑞福

所谓“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在贵港市的少数民族当中,占了绝大多数的壮家人过年颇具民族特色。

节前准备

壮家的春节一般在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着手准备。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一过,壮家村巷便处处洋溢着迎新春的喜庆气氛。家家户户开始打扫房梁、清理家居物件,添置新衣,采购糖果、饼干等年货。一年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此时不再舍不得花了。

对壮家人来说,制作腊肉是过年前最重要的事情。一进入腊月,壮家村巷到处都飘着腊肉的浓香。一般可以从腊肉制作的多少来看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制作的腊肉越多,说明这个家庭越富有,所以壮家人就算家庭经济不太好,也会想办法在年关前多挣钱来制作腊肉。在壮乡,看到各家各户挂起的腊肉越来越多,离春节也就越来越近了。辞旧迎新

除夕这天,是壮家过年最喜庆、最隆重的日子。

这天早上,壮家户户都包米粽、蒸发糕。吃过粽子、发糕,男当家便操刀宰杀鸡鸭、下塘捉鱼;女当家则淘米洗菜,或是带着孩子赶年晚圩。有的家庭则是男女老少全部出圩闲逛一通,之前没来得及添置新衣的得买件把,该理发的理发。据说这样可以把旧岁的秽气消除。下午,家家户户都贴上“年红”,即新年画、新春联以及“门神”,有的家庭还在大门前挂上一对大红灯笼。

大年三十,壮家人还要做好“压岁饭”。这顿饭的主食不是米饭,而是大糍粑。壮家人做的大糍粑,佐料很多,有半肥瘦猪肉、鸡肉、油豆腐、米虾、鱿鱼以及香菇、木耳、木瓜、莲藕等。年夜饭是壮家人的团圆饭,在这顿饭中,壮家每家每户都备有鱼,寓意“年年有余”;莲藕,寓意“亨通祥和”。其他菜则看主人的喜好,但一般都有腊肉、阉鸡、烧鸭等,十分丰盛。壮家人做的这顿饭菜不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极多,并且有意吃剩一些留到大年初一,企盼“年年有余”。

吃罢年夜饭,一家人便围坐在一起烤火“守岁”。当家的便在这时候分发“利是”(压岁钱)给每一个家庭成员,给孩子发鞭炮、烟花等。在新年钟声敲响之前,壮家人还有一道必做的工作:在柱香的每一个地方放好米粽、水果、糖饼等供品,这些供品要一直供到大年初七,也就是壮家人说的“开七戒”日才收起。新年一到,各家各户鞭炮齐鸣,往日宁静的山村僻壤顿时沸腾起来,万家灯火辉煌,节日的喜庆气氛也随着爆竹声和璀璨的烟花推向高潮。

新春风俗

大年初一,壮家人的风俗也别具特色。此时,天空尚未露出鱼肚白,到水井、山涧、村旁小河挑担新春“新水”的壮家妇女便纷至沓来。她们为全家挑回“新水”后,便烧上一壶新年茶给全家人喝,说是喝了“新水”烧的新年茶会万事如意,老人喝了健康长寿,小孩喝了聪明伶俐,夫妻喝了和和美美。

大年初一早上,壮家人必须做汤圆吃,说是吃了日子会甜甜蜜蜜,一日比一日香。这一天壮家人有很多禁忌: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忌花钱(分发红包除外),有些家庭还在这天吃斋。此外,壮家人还有忌开市、忌骂人、忌换洗衣物、忌打油甚至忌小孩哭闹等。从大年初一到初七,火是不能熄的,火旺象征着家旺,子孙延绵。因此在这期间,壮家的案桌上家家户户都点着油灯和红烛。

到了大年初二,壮家人一扫年初一的诸多禁忌,许多事情便可以像往常一样去做了。在这一天,壮家人早起便要杀鸡宰鸭迎神祭祖,有的还设坛祈福。当天,壮家人最有趣的要数新嫁女携夫君回娘家拜年了。一般在午饭之后,新嫁女便携家带口载着阉鸡、腊肉双双把娘家还。来到岳父、岳母家后,新女婿得给岳父、岳母敬上香烟、香茶以及“利是”。而女方的兄弟及堂伯堂叔堂兄弟们,则要轮流邀请并接待这位新女婿到家里吃饭喝酒,以示欢迎。对于邀请,新女婿是不能推辞的,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对女方家人的不尊重。当然,现在这个习俗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淡化了。壮家人走亲戚的高潮是在大年初四,这一天,所有嫁出去的姑娘,除非自家有特殊事情(比如丧事等),否则都要回娘家。

老城区的年味

本报讯(记者徐智坚)最近,记者走进大东码头附近的老城区,感觉春节前老城区浓浓的年味。

据了解,登龙桥、榕兴和震塘等社区的居民在春节前都有蒸发糕、包米粽等习俗。在登龙桥社区,发糕或作为贺客诸亲的回礼,或用来分发邻里乡亲,是过年不可缺少的“吉祥物”。该社区的妇女主任李盛芬告诉记者,白色的发糕为了烘托喜庆,用筷条染上“食用红水”点缀在发糕顶层,五六个红点围成一圈花案,寓意吉祥。

除了做发糕,米粽也是春节必备的食品。李盛芬告诉记者,以前包米粽都是用席草等水草绑扎,现在难买到席草,加之人们图方便,常用红色包装带、白色棉线等捆扎。米粽的馅也随个人的口味略有不同,其中糯米、绿豆和半肥廋肉三种材料不可或缺。一些人还常常加入香菇、虾米、骨头等用做馅,味道更香、更鲜美。

“俗随时变”,过年习俗的变迁离不开文化底蕴与物质生活的变化,也有着人们日常习惯的影响。家住榕兴社区榕兴街140号的82岁老人黄云清说:“街上过年的习俗和各地都差不多,比如,除夕熬米粽、蒸发糕,年初一抢早拜年,初二回娘家等。”李盛芬也告诉记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现在想吃米粽、发糕,在街上就能买到,很方便。

年夜饭寓意团圆

本报讯(记者黄楚程)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哪一顿饭的重要性能与年夜饭相媲美。这一顿晚餐务必全家齐聚,寓意团圆。过年时,所吃的食物重视讨口彩、图吉利。

过春节讲究好意头,吃年夜饭时,需上一条全鱼,以示“年年有鱼(余)”。以“鸡”喻“吉”,过年杀鸡,求的是大吉大利,吃鸡也是有讲究的,必须是公鸡,要先放在神台上祭祖,拜过祖先后才能切件上桌。年糕是年夜饭后必不可少的一种糕点。“年”与“粘”同音,有新年或团圆凝聚之意,而“糕”谐音“高”,寓意步步高升。现在,不少人还将年糕做成鲤鱼的形状,既有年年高的意思,又寓意“年年有余”,成了双重好意头。

扣肉,主要分为芋头扣肉及梅菜扣肉。因其制作需要用油爆炸,寓意着家运兴旺。吃一盘色泽红亮、肉质酥软的扣肉,是人们期盼富足生活的象征。“发财就手”在年夜饭的餐桌上也必不可少,它实际上指的是发菜蚝豉炖猪手,因为环保的原因,现在已经不提倡吃发菜了,取而代之的是生菜。发菜或生菜,白话中都有“发财”、‘生财“之意。而“蚝豉”,有“好事”、“好市”的谐音,“猪手”则意指“就手”,即得心应手。

自己动手画门神

本报讯(记者洪星桦见习记者黄远会)过春节,贴门神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现在,一般家庭都是从市场上购买门神贴在门上,但在贵港城区西五街,有一位画家却自己动手画门神,生动传神的门神引来左邻右舍的一片赞叹声。他就是现任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何光。

记者最近来到何光的家,只见门口大铁门上两位门神身上绶带飘飘,手握长斧、双鞭,神情威武,表情生动传神,色彩鲜艳,十分耐看。何光介绍,两位门神的原型是隋末唐初的名将尉迟敬德、秦琼,也是我国最为普遍的门神人物。过年贴门神,在传统里有驱邪避魔,镇宅保平安的意思,同时也是为了表示吉庆。这两副门神是去年春节他花了近十天的时间画的,但一年过去了依然鲜艳如初。何光说,这是用丙烯颜料画上去的,这种颜料的特点就是耐日晒、耐雨淋,历久弥新,还可以水洗而不褪色,如果沾了灰尘,随时可以清洗。

何光怎么会想起自己画门神呢?何光说,其实我国古代就有画门神的习俗,他到山西、四川等地游学时,就看到当地的古建筑、古民居的大门上有古时遗留下来的手工绘制的门神,非常生动和精美。那时他就萌发了自己画门神的想法。去年,他看到母亲买回来的门神贴在大门上太小了,便决定自己画门神。在画的过程中,他参照了传统的门神造型,并融入了个人的审美元素,创作了现在的门神画像。

自制年货趣味多

本报讯(记者李园园)年糕、粽子等年货在春节里必不可少。近日,记者来到市中心城区凤凰社区岑阿姨家里,体验了一番包粽子、蒸年糕浓浓的年味。

“过年就是要吃粽子,这是传统。”岑阿姨开门见山地说。说干就干。浸米、洗粽叶、淘绿豆等工作一点也不能马虎。“猪肉要先腌制入味,粽叶用热水烫过滴水晾干,泡好后的绿豆沥干水,拌入适量的盐和枧水。”岑阿姨一边忙一边向记者介绍。“枧水用来防止粽子容易变馊。”她补充道。

所有的工作准备就绪后,开始包粽子了。岑阿姨包的是四四方方的枕头粽,只见她先取4张粽叶交叠铺平,放一勺糯米,铺一勺绿豆,摆上几颗花豆、几片香菇和一肥一瘦的猪肉,盖上绿豆,最后盖上糯米,将所有的绿豆包裹住,粽叶卷成筒状,再将两头对折成型,然后用浸湿的水草裹实,不到3分钟,一个约4两重的粽子就包好了。粽子包好后放进锅里煮四五个小时就大功告成了。

年糕的制作也比较讲究。岑阿姨告诉记者,制作年糕要先将浸透的糯米加水磨成浆,滤成湿米粉,把红糖与湿米粉搅拌成较稠的粉浆,盛入抹过油的托盘,放入沸水锅中蒸熟。岑阿姨做年糕使用一半糯米一半粘米,这样年糕在煎热的时候就不会软软的,没有嚼劲。岑阿姨的女儿告诉记者,除了粽子、年糕,母亲还提前做发糕、扣肉等,她觉得这才是过年特有的味道。

一解乡愁的家乡米饼

本报讯(记者张庆杰实习记者姜佳坤)对于在深圳工作了5年的张庆雨来说,回家过年让她最想念的莫过于奶奶做的米饼了。这不,公司一放假,张庆雨归心似箭,连夜赶回了让她魂牵梦萦的家乡——平南县马练瑶族乡,而吃上又香又甜的米饼一解乡愁成了她心中最迫切的愿望。

“奶奶,今年做米饼吗?”张庆雨一踏进家门就迫不及待地问正在择菜的奶奶。今年71岁的陈秀芳老人看着一年未见的孙女笑呵呵地说:“小馋鬼,马上就做给你吃。”张庆雨一听,喜笑颜开。

原来,老人知道孙女在2月12日回家过年,提前把打饼的准备工作做好了。老人一边忙着手上的活,一边说:“打饼的准备工作比较复杂,首先要把糯米和粘米泡15分钟,沥干后分别放到锅里炒,等到颜色变黄后方可起锅,再把炒好的米拿到碾米房打成米粉。之后,按照糯米粉占60%,粘米粉占40%的比例搅拌均匀,把几张芥菜叶放进米粉中增加湿度,5天后才可以把叶子拿开,这时准备工作才算完成。”

张庆雨认真地听着,随后麻利地扎上围裙,在奶奶的指导下忙活起来:劈柴、烧火、刷锅,不一会儿,厨房就热闹起来。张庆雨首先把花生和芝麻炒好,然后放到米筒里捣碎,再与砂糖搅拌均匀,饼心就算完成了。这时,整个厨房香气四溢。

饼心做完成后,老人把蜂蜜倒进米粉中,蜂蜜在米粉中流淌侵润,芳香扑鼻。等到蜂蜜与米粉相互交融后,老人开始搓米粉,张庆雨则在一旁帮忙,祖孙两人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米粉搓好后,老人拿来做饼的模具,往模具里铺一层薄薄的米粉,然后用小汤匙勺满饼心放进里面,再撒上一层米粉,盖上印饼模具的盖子用手按压,左右移动,使饼成形结实。最后,将做好的饼取出,半个小时后一筛子的米饼做好了。

米饼放到锅中蒸15分钟就可以出炉了。厨房里弥漫的香气让张庆雨顾不上烫手,抓起一个就往嘴里送。滚烫的米饼又香又软,张庆雨虽吃得呲牙咧嘴,却是一脸满足。“你慢点吃,没人跟你抢。”老人一脸慈爱地看着孙女的馋模样,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张庆雨笑着说:“让我怀念的不只是米饼,更是与亲人一起动手、一起分享生活点滴喜悦的幸福时光。”

图片说明

图①:五颜六色的鲜花和红彤彤的灯笼将贵港市城区街道装饰得格外喜庆。

图②:一双可爱的“喜气羊羊”。

图③:喜庆的年桔。

图④:喜庆的“福”字。

图⑤:免费写春联活动受到市民欢迎。

图⑥:市区某超市“年货一条街”。

图⑦: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何光在画门神。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樊超龙  何丽摄)

新闻推荐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

平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荷城年味浓)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