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瞻
小学毕业后就开始到社会上拼搏,凭着自己不服输的个性,硬是在科技型企业界找到自己的事业,用近20年的时间,从身无分文到身家千万,用自己的青春热血树立了库区移民的创业榜样——他,就是广西爵华士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品明。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平南迎宾大道公路边上的爵华士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6月,拥有太阳能热水器厂、水塔厂、门业厂,自有工厂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去年我们的销售额超1000万元,今年预计不少于2000万元。”公司总经理李品明告诉记者。
刚过而立之年的李品明,满脸笑容,显得精神焕发。同来的平南县水库移民管理局的同志告诉记者:“别看他现在有千万家产,当初回来创业时,却只有区区4.5万元。”
初入社会,屡败屡战
1996年夏,作为家中的长子,小学毕业的李品明决定出来闯一番事业,以帮扶贫困的家庭。他最初干过泥水匠,后在瓷厂也干过三个月,每月有四五千元工资。刚有一点钱,他就迫不及待地想开创自己的事业,离开了瓷厂,花了上万元,买了辆改装的农用车跑运输,但毕竟是涉世不深,最终亏了。这时,他一腔热血,不肯认输,又跟堂兄合伙买货车跑长途运输,终究还是时运不济,没做多久,又亏了,不得不把货车卖了。
2000年,他到广东中山市帮老板开车。老板看到他车技不错,人又老实肯干,逐渐把工钱提高,从1000元到1500元。就这样,他又干了几年。近朱者赤,长期在老板身边,看到老板的生意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他躁动的心又开始不安分起来。2003年,他又辞职出来,自己跑到陕西去采购苹果回来卖,这次却是血本无归,因为信息沟通不好,他进的货比卖出去的还贵。
没办法,李品明只好又去打工,帮人家跑长途运输,一年后,用辛苦钱在镇隆镇上跟堂兄弟合伙做废品回收。命运之神仍是没有眷顾他,没多久,他的店又倒闭了,3万多投资只剩下8000元。他不服气,拿着这仅剩的8000元,加上信用社的贷款1万元,又跑到江苏去做医药代理。两年后,有了点积蓄,这时他发现江苏淮安一带的太阳能普及率很高,达到70%左右,他想广西用太阳能的人还是少。于是,他再度决定回乡创业。
创业艰辛,冷暖自知
2009年5月初,李品明怀揣4.5万元回到了家乡,拉上两位兄弟,三人总投资还不足10万元,就把爵华士的招牌挂了起来。当时还是在村口租了个二三百平方米的房子。但没三个月,另一位合伙人就退出了,李品明只好收购了他的股份,继续埋头苦干。
李品明至今想起当初设备到位时的情况,还是哭笑不得:“我们在山东买的设备,厂家也承诺派技术人员过来包安装包教会。”结果,技术人员过来后,安装起来的设备却不工作,但此时厂家却不再理睬了。他只能以参观学习的名义去江苏相关厂家招人。最终他找到了一位湖南籍的冯师傅,他愿意过来帮忙,并留在了爵华士。
李品明还记得接第一单业务时的窘境。那是当年中秋节后,他们接到首单3000元的业务。但是,这时公司里已经没有一分钱可流动了。当天他找遍了身边的亲戚朋友,但一分钱也没借到。当晚,他一直拿着电话本,给任何一个有可能借到钱的朋友打电话,一直到凌晨2点,还是一分钱也没有着落。所幸,天无绝人之路,第二天一早,他在北京的堂哥回电话了,答应帮他筹款。就这样,他借到了首批材料款2万元。渡过难关,随着公司产品质量过硬的口碑,公司慢慢走上正轨,当年年底销售额便达到了60万元。
回报社会,永在路上
李品明的公司现有在职员工近百人,销售网络越来越多。2010年,他的公司销售额首超百万元,2012年达到700万元。
富起来的李品明,开始为社会公益做事。他先是关注村中的老人,逢年过节给个红包,送件棉袄,这是经常事;他也为村里出力,出钱牵头成立了维稳协会,预防村民因小事而引起群体纠纷;镇上的文体活动也少不了他的捐赠。他现在正在做一件事,就是牵头筹资50万元,改造自己所在的村屯——从六陈水库移民到镇隆镇拥平村木禾屯的村容村貌。
新闻推荐
...
平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