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瞻
登塘村是库区移民村,紧靠平南县六陈镇圩镇,就在六陈水库下面。2012年4月,平南县水库移民工作管理局副局长陆庆军被派驻该村任第一书记。到任来,陆庆军争取和引进资金共1834.344万元,把这个曾经的“双薄弱村”打造得焕然一新。
最近,记者与陆庆军一起来到了登塘村。一路上,只见水泥路通到了每一户的家门口,路两边还种植了各种名贵树木,“这是金花茶,这是含笑花,这是玉桂树,这是蝴蝶树……”陆庆军一路介绍。
陆庆军说,当年他刚到登塘村时,放眼望去,但见村委会周边新楼林立,想象不出与“贫困村”有啥沾边。但是走遍全村四个片和21个自然屯后,才深切体会到这个“贫困村”名符其实,富裕起来的也只是少部分。该村地处六陈西部山区,全村710户2500人,贫困人口1073人,当时除坡咀屯铺设了400米通屯水泥路外,全村有9.8公里的通屯路依然是泥土路。全村缺粮需要救济的农户就有130户。
陆庆军以“扶贫先扶志,扶志先转观念”的理念,修改完善了该村2011─2015年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力争实现“修通六条通屯水泥路、开通一个人饮工程、建好一个村级卫生室、建设好一个文化活动中心、改造好一个村级小学……”等“二十三个一” 项目工程目标。85岁的老支书卢喜全笑呵呵地告诉记者:“村里居住、交通、发展生产,全面发展都起到很大作用,就像这自来水,也是他来了之后才装好的,而且,现在村里还有了工厂。”
三路融合的水泥路
村支书卢钦全介绍说,这几年,在陆庆军的努力下,争取到资金360多万元,为村里总共修建了7.5公里的水泥路。
要致富,先修路。陆庆军做过调研,因为该村居住分散,如果靠“一事一议”,三年内也修不起一条水泥路。所以,他首先考虑的是先修“移民路”,再修“扶贫路”,其次是“爱心路”。在现场,陆庆军指着这段路说,“看这条是移民路,旁边驳接的又是扶贫路,下面那条是爱心路。”正是这三股力量的融合,实现了登塘村屯屯通水泥路的愿望。目前,全村“8条移民路和1个移民村”共投入财政资金220.3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5万元,合计260.3万元;“6条扶贫路”共投入财政资金66万元,群众自筹资金7万元,合计73万元;“3条爱心路和1个路灯建设”合计共投入财政资金67万元。
内引外联改善民生
在一片种植金花茶山林前,包片村干龙如珍高兴地对记者说:“金花茶的树叶可以卖到1元一片,花可卖到15000元一斤,村民以后有好日子过了。”
驻村以来,陆庆军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和人脉优势,积极找能人,要项目,引资金,带领群众种植玉桂、桂花、茉莉花、八角、油茶、绿化树苗、金茶花等等,养殖猪、鸡、黄沙鳖、石金钱龟等,现在村里新增的桂花、金茶花、含笑花、罗汉松等观赏、绿化新品培育共150多亩,新增种油茶、杉树等种苗近8万株,传统玉桂林、松树林种植也增加了1000多亩。还成功引进了3个驻村企业,总投资超600万元。村主任李森达说:“我们都爱叫他陆第一,他很亲民的。他来之前村里年人均收入2000多元,现在增加一倍了。路通了,回来建房子的村民也多了。”
到目前,该村共投入财政资金131.73万元,建设人饮工程、卫生室、十成引水渠、旧房改造等8个民生工程;在母猪养殖、养鸡上投入近20万元,石金钱、龟养鳖60万元,油茶苗25万元;金花茶、油茶等35万元,秋风、紫荆花等绿化树苗25万元,名贵树苗1850株共0.74万元,桂花苗新增50亩100万元,共264.814万元。
登塘村还有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汉炼铁遗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末民初古民居屋,还有一个屯级公园坡咀公园。陆庆军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好这些文化休闲旅游项目的设想。
服务群众促进和谐
在驻村工作中,陆庆军与群众打成一片,2012年来,帮村民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计划生育服务手册》、《二孩生育证》以及身份证挂失补办等力所能及的事共79件,亲自参与调处各种矛盾纠纷56起……在办理新农保的艰巨工作中,他们分组爬山涉水、走家入户宣传政策,电话联系乡贤动员亲属参加投保,目前参保人数为1057人,占任务的68.1﹪;新农合参合人数为2423人,占任务的96.9﹪。
今年36岁的残疾人李可章,陆庆军来之前他遭遇车祸,是村里的扶贫对象。为帮其脱贫,陆庆军帮他申请了猪场项目,并帮其解决了水电问题,还做到只要有问题都想办法解决。在陆庆军的帮助下,李可章养猪很顺利,去年建了一幢4层新楼。
对此,陆庆军深有感触地说:“在农村基层实践这几年,虽然经历了一些艰辛,却使我磨练了意志,真切感受到了这种锻炼的价值。我的体会是:你心中有群众,群众心中就有你。”
新闻推荐
...
平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