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家大院全景。(韦春平摄)
庭院深深。
每年春节范家后人都会给大院贴春联,老人也常回来看看。
雕刻精美的吊手。
精美的笔画和砖雕。
闲暇时阿婆们聚在一起“侃大山”。
水泥路通村到屯。范家大院的风采
本报记者 洪星桦 见习记者 姜佳坤
近日,广西首批传统村落名录出炉,平南县思旺镇双上村上宁屯范家大院榜上有名。现在,请跟随记者一起走进范家大院,一起领略这座古建筑的风采吧。
7月3日,记者来到范家大院。古香古色、青砖绿瓦的范家大院十分气派,大院的背后是高高的大王山,山上植被茂盛,满眼青翠,山顶上白云朵朵,雾气缭绕。大院大门的两旁各有一口池塘,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就像两颗明珠点缀其中。
据了解,目前上宋屯有村民900人左右,全部是清一色的范氏后裔。对于祖上的成就,村民都把这个当作荣耀,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今年81岁高龄的范日明是一位退休教师。他告诉记者,据族谱记载,范家大院始建于1755年,即清朝乾隆皇帝在位年间,为祖上大儒公所建。大儒公生平时间与乾隆朝大体相同。其生逢盛世,敢闯敢拼。经过几十年的打拼,积累了百万财富,富甲一方。于是,大儒公建造了范家大院。乾隆后期,朝廷开捐纳官,大儒公出钱、出力助地方官绥靖一方,获封儒林郎,属正六品官员。所以,范家大院大门上挂起了“郎官第”牌匾。有此荫庇,其儿孙辈又先后获得功名,之后,大院又陆续挂起了“誉著五魁”、“德泽同霑”、“奉直大夫”等牌匾,为范家大院增色添辉。
从大门走进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十分气派。据村民说,这里原来有房子,后来文革时被拆掉了。大院用青砖修筑,上盖绿瓦,屋脊上有飞檐翘角造型装饰,并有精美的雕刻,造型丰富,虽然久经岁月的侵蚀,青苔满布,仍可看出其精美之极。走进屋内,大门的门框、门板都是用厚实的原木做成,200多年过去了依然厚重、结实。抬头望去,只见屋檐下,绘着各种精美的花鸟虫鱼、瑞兽等为主题的壁画,有一些壁画的颜色依然鲜艳。壁画的内容千姿百态,构思独特,无一相同,其用笔流畅,比例适中。一些屏风、窗棂上雕刻有松鹤长青、龙凤戏珠、麒麟游宫、八仙过海等主题木雕,造型生动,栩栩如生。这些无不反映出范家大院先辈对丰收、祥和、国泰民安的期盼。一些屋檐下的吊手是莲花造型,并在上面雕刻有各种精美的图案,让人不禁感叹范家先辈财力之充裕、审美之独特。
据统计,如今范家大院仍保存有三套进深各四座的房屋,除主屋外,左右两侧还设有迎客厅、膳厅、书房、厢房、卧室等共有108开间,建筑面积7600多平方米。
范家后人生活乐无忧
本报记者 洪星桦
水泥路通村到屯、家家用上了自来水、楼房拔地而起,今日的平南县思旺镇双上村上宋屯面貌今非昔比,范家后人的生活乐无忧。
双上村支书曾启生说,这几年得益于国家“村村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政策的扶持,村里各屯都修建了水泥路,通往上宋屯的水泥路是2009年建成的。水泥路建成后,村民出圩入市、孩子上学、运送生产、生活物资更加方便了。目前,该屯180多户人家几乎都建起了楼房,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走进村民范子友的家中,室内的装修让人眼前一亮。不锈钢楼梯扶手、实木沙发、精美的吊灯十分别致;液晶电视机、冰箱、消毒柜等家电一应俱全。范子友的父亲范天沃说,以前,一家七八口人挤在两间低矮的瓦房里,光线昏暗、屋内潮湿。这些年,得益于政府的好政策,他的儿子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积攒了资金,建起了新楼房,住得越来越舒适。
曾启生说,如今村民的收入来源越来越广。有一些村民做起了特色农产品的收购加工,还有一些村民外出务工,经商做实业。村民范桂松脑子灵活,勤劳肯干,一方面,利用山林多的优势做起了木材运输生意;另一方面又从事其它生意,收入可观。2009年,他利用多年的积蓄建起了一栋400多平方米的楼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曾启生说,现在,村民的负担也减轻了,孩子义务教育阶段可免学费、杂费、书本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还可获得生活补助金。社会保障方面更加完备,家庭生活困难的有低保,危房改造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危改资金。几年前,村民在上级的扶持下,筹集资金从大王山上引来了山泉水,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许多村民安装了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采访中,记者看到许多老人聚集在门前、树阴下纳凉,开心地聊着家长里短,他们舒心的笑容是村民生活越来越好最有力的见证。
范家大院亟待修缮和保护
本报记者 洪星桦
牌匾被盗、屏风失踪散落,房屋或倒塌或是变成牛圈、杂物房,庭院长满苔藓,范家大院辉煌的背后是满目疮痍,亟待修缮和保护。
7月3日,记者走进大院看到,有些屏风、窗棂、大门已经不见踪影,还有些屏风或木刻装饰被丢弃在地面上,积满了灰尘。抬头望去,屋脊上的飞檐翘角已经爆裂,露出了里面的铁丝。屋檐下的许多壁画、雕刻的颜色十分黯淡,油漆脱落,布满蛛网灰尘。庭院内的天井、地面因为下水道淤塞,排水不及时,被雨水侵蚀,长满了苔藓和杂草。
在许多厅堂和房间里,堆满了稻草、木头。还有一些村民在此圈养牲畜,大院变成了猪圈、鸡棚。在面向主厅的左侧,一些房屋已经坍塌,瓦砾、砖头、梁木散落一地,想起大院昔日的辉煌,不禁让人唏嘘。
双上村支书曾启生告诉记者,范家大院的旧房子已经分到各家各户,他们用来养牛、养猪、养鸡,村委无权干涉。况且,目前尚未统一开发利用,只能听之任之。
范家大院后人退休教师范日明也告诉记者,由于缺乏统一管理,2008至2009年,大院里的家具,包括雕刻精美的门窗、名贵木材做的门框、甚至供奉祖先的佛龛,均被人洗劫一空,被视为范家荣耀的八世昭善公受封的“诰封奉直大夫”的牌匾也被盗。他认为,大院缺乏修缮保护,主要还是缺乏资金。
范家大院目前的现状也引起了一些范家后人的担忧。村民范桂松说,从这里走出的范家后裔已经分散在各地,他们中有不少有能力的人,大家应该早日联系他们共同想办法筹集资金,对大院进行妥善保护。
思旺镇镇长韦德海说,之前该镇也曾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保护资金,但一直未得到落实。多年来,只能引导群众自发保护,但效果并不理想。他认为,对范家大院最好的保护就是开发利用,引入社会资金,对大院进行修缮、翻新,完善有关的设施,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既能解决资金的难题,又能给当地的村民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在这个方面,可以考虑利用当地的大王山、大王庙、王家大屋、徐氏文化园、鹏山风光等资源,与范家大院一体化考虑,打造乡村生态休闲游。
(本版图片除署名图片外,均由本报记者陈榕玲 洪星桦 张庆杰摄)
新闻推荐
...
平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