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0.1 西山镇前进村
前进村位于桂平市西山镇西部,东接城区,西南倚靠西山风景区,北临黔江,距城区2.5公里。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00多人,有党员54名。总面积13.8平方公里,有水田658亩,林地8000亩,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拥有幽美的田园风光、秀丽的水域风情、浓郁的乡土气息、丰富的土特产等特色旅游资源。
前进村于2011年被自治区定为首批建设的“特色旅游名村”。围绕“依山、依水、依名茶”思路,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成为游客休闲养生天堂,依托着国家 4A级西山风景区及自身优越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度假旅游产业。目前有大水车度假中心、自然山庄等集旅游观光和餐饮为一体的农家旅游点,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走出一条以绿色产业为主的生态发展之路。全村种植茶叶、铁皮石斛、名优水果、琴丝竹、花卉等1000多亩,种有黄花梨、沉香等名贵树木1万多株,全村可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可以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
前进村完成了风貌改造项目7个,完成了房屋立面改造226户,以及村级计生服务室、老年活动中心、灯光篮球场等;完成了基础设施 6个,包括休闲健身广场、景观路灯、生态旅游厕所、污水处理系统、环村道路、滨水步道等;完成产业发展类项目 6个,包括旅游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系统、农家乐建设、生态停车场等。滨水步道是前进村旅游景点的亮点之一,漫步在滨水步道之上,能够感受到微风徐徐扑面而来,而且能够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和悠悠的鸟鸣声,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更有一种“蝉噪林更静,鸟鸣山更幽”的诗意。
凭借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和日臻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前进村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市内外游客,呈现出了一片幸福、和谐的景象。
N0.2 中沙镇上国村
上国村位于桂平市中沙镇北部,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全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380亩,山地1500多亩。辖6个自然屯,12个村民小组,430多户,人口1800多人,党员45人。驰名全国的乡镇企业广西源安堂药业有限公司坐落在该村上国工业区内。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上国村人穷则思变,抢抓机遇,在发展种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促进了全村的经济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强村。全村种植经济果树1500多亩,仅此一项,村民年收入1000元以上的农户达35%以上。各行业均涌现高收入的经济能人,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村年人均收入20000元,95%的农户住上楼房,全村共有小汽车50多辆、电脑200多台,98%以上的农户有彩色电视机,村电视转播站发送电视讯号80多套,移动通讯普及率达70%,摩托车普及率达95%以上。
2012年4月,中沙镇首届杜鹃花节在该村顺利举办,大大促进了该村旅游观光、餐饮业的发展。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该村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以创建示范村为动力,以建立卫生环保长效机制为目标,大力整治村容村貌,不断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实现村屯道路硬化、绿化、美化、洁化、亮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每年都被市、县评为先进党支部,2003年获“贵港市文明村”称号;2003年获“自治区卫生村”、“生态文明示范村”称号;2004年获“自治区文明村”称号;2007年—2011年通过“自治区卫生村”复审;2008年7月被评为“广西十大魅力乡村”;2010年7月被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评为“中国村庄名片”;2012年在中国名村影响力研究结果综合排名中列183位。
N0.3 中沙镇南乡村
中沙镇南乡村位于桂平市南部,与玉林市兴业县交界,是中沙镇较偏远的村之一。全村总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45亩,水田面积1975亩,林地面积5022亩,经济果林面积1805亩。全村管辖18个自然屯39个村民小组,1670户共6300多人,设村党总支部1个,分支部3个(东村支部、西村支部、头垌支部),全村共有党员86人。
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全村人民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以外出务工收入为主,种养业、手工业等收入为辅,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尤其是2002年—2012年,该村先后硬化了南乡三叉路口至寨山屯3.8公里长路面;建设村灯光球场、村便民候车亭、农事村办服务站。在上级党委和政府关心支持下,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开发大有发展,村民收入不断增加,切实推进了全村的新农村建设。多年来,村“两委”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深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更得到了上级的信任和肯定。目前,南乡村干部与村乡贤正在探索发展该村尚德堂的旅游开发项目,乡贤多次组织村干部到桂林、贺州参观取经,一起探讨如何开发古建筑旅游项目。
今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南乡村积极动员广大群众清理乡村、公路、河道垃圾,依靠村“两委”及各屯小组“一组两会”,带领村民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同时,指导群众摒弃不良习惯,建立清洁卫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自觉改善生活条件。建立清洁卫生长效机制,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为早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
N0.4 官成镇白庙屯
官成镇育梧村白庙屯距离平南县城22公里,紧靠平南至金秀公路,梧垌河从屯前流过。全屯有5个村民小组,人口673人,共有耕地面积293亩,山地面积720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花生、木薯等,特色水果有石峡龙眼、红心蜜柚、桃子等。屯内房屋整齐、环境优美、民风朴实,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白庙屯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成为广西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008年-2010年获“自治区新农村建设标兵村屯”称号;2011年-2014年获“自治区卫生村”光荣称号。在全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中,获平南县首批“美丽乡村”十佳村屯光荣称号。
白庙屯有同治四年和同治九年的敕封登仕佐郎、箕裘克绍牌匾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物,有平南最古老的榕树、清澈见底的溪水、郁郁葱葱的树木。全屯已硬化水泥路合计2500米,主干道均安装了路灯,修建有篮球场、农村青年小公园和村民活动中心,全屯绿化率达80%以上,在屯内新村后背山坡种植250多亩连片桃树,每年桃花盛开的时候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观赏。
白庙屯还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大胆引进、种植琯溪红肉蜜柚。今年,蜜柚种植规模已超500亩,预计产量达4万多公斤,收入超25万元。通过引导发展特色产业,为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注入强大的动力。
N0.5 东华乡都兴屯
都兴屯是平南县东华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屯,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176户,750多人口,拥有耕地面积700多亩,山林400亩,鱼塘50亩。都兴屯近年连获“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自治区卫生村”、“广西十大魅力乡村”、贵港市“清洁乡村”十佳村屯等殊荣。
都兴屯山清水秀,环境清洁、优美。该屯按照“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家家户户建花园、办果园,绿树成荫,瓜果飘香,富含负氧离子,有“天然氧吧”之称。
都兴屯不但环境优美,而且人杰地灵,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韦树模、韦统淮、韦统玲、韦荣初的故乡,至今屯里还保留着这四位烈士的故居和起居设施。四位烈士追随先驱黄兴参加广州起义壮烈牺牲,都兴屯受英杰灵气,还流传着一个个美好的故事:有老树逢春起死回生之奇;有挑动龙脉古井冒血之说。
近年来,都兴屯在“一组两会”的引领、指导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投资100多万元修建环村水泥路、自来水厂,适应了群众的生活需求;投资30多万元建设了两个屯内灯光篮球场、小公园、烈士纪念碑、休闲凉亭、宣传文化长廊及文化室,丰富了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N0.6 大圩镇石坑屯
新建村石坑屯位于港北区大圩镇东北部,这里闹中取静、别有一番天地,是一个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小村。
石坑屯是一个经济富裕的村屯,水泥路环绕全村,村容整洁漂亮。这里的村民有经商传统,凭着“和为贵、诚为本、干为先”的贵港精神,重庆、昆明、贵阳、南宁等地,都是石坑人经商的舞台。尽管人均田地不足半亩,全屯却拥有小汽车30多辆,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建有楼房,且建得十分漂亮。村中央还建起了占地2500平方米的小广场,让村民们有充足的活动空间。
生活富裕并不是石坑屯给人印象最深的一面。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是村子几百年繁荣发展的灵魂。
水多而清澈。清澈的溪流随着道路一路欢歌,溪流两旁绿树成行、秀竹成荫。村里东、西各有一眼清泉涓涓而流,清澈见底,终年不干。村民以饮水干净为荣,他们组成清洁水源保护协会,自觉保护水源不受污染。
村中遍植树木。到处可见龙眼、沙田柚、柑橘、梅花、桂花、竹子。屯里人家的小庭院栽花种草、养鱼养龟,生机盎然。村后有一个面积达十多亩的小公园,园中满是参天大树,光是上百年树龄的老樟树就有十几棵。
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敬老爱老、扶贫助困在石坑屯蔚然成风。在外经商的石坑人成立石坑基金会,每月发给每位60岁以上的老人150元养老金,哪家有小孩考上大学、哪家有困难需要救助,基金会都会进行扶持。
N0.7 奇石乡河净屯
港北区奇石乡奇石村河净屯是马来河边的一个小山村,这里绿水环绕、青山环抱,值得一游。
河净屯风光秀美。它被流入达开水库的马来河环抱着,河水静静流淌、清澈见底,进出河净屯必经一座石拱桥。老拱桥静静地卧在河上,与倒影相映成趣。马来河在村子东北面冲刷出一处上百亩的大草坪,成为越野爱好者的乐园。
河净屯历史悠久,数百年树龄的老樟树传颂着革命故事。村子里到处都有两人合抱粗的大樟树,这些老树至少有一百年的历史,却依然枝叶繁茂。其中有两棵相互依偎的樟树和榕树,称“英雄树”,树杆十分粗壮,3个成人合抱都抱不拢,枝叶覆盖面有100多平方米。据屯里的老人说,两棵树的树龄估计有几百年了。1947年,革命前辈廖联原领导中秋起义,敌军攻入河净屯后,用火油、柴草放火烧千年樟榕解恨。事隔大半个世纪,被大火烧过的痕迹依然清晰地烙在樟榕树上,但是樟榕树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激励后人在新的历史阶段奋发图强、建功立业。
在党和政府的移民政策、城乡风貌改造等惠民春风的沐浴下,河净屯移民新村建成了屯内主道、次道、排水沟、篮球场等,村民们用勤劳致富建起了一幢幢漂亮的新房子。在这里,田园和村舍相依相伴,人与自然和谐共融,马来河畔的小山村,正越来越美丽。
N0.8 港城镇龙井村
2014年9月29日,港北区港城镇龙井村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缘自这是一个生活富裕、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民族团结和谐的美丽村庄。
龙井村是广西唯一的蓝衣壮族群众聚居地。他们穿蓝色衣衫,以蓝为美,故称蓝衣壮,妇女还裹蓝头巾。位于莲花山脉下的龙井村,背靠青山,绿水环绕,一口口荷塘夹在绿油油的稻田中,给这个古老的村落带来勃勃生机。在龙井村,村中到处是漂亮的楼房,环村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村民均能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龙井村的美,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中。近年来,蓝衣壮群众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日益增强。起源于明末清初的《蓝衣山歌》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哭嫁歌》已入选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港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哭嫁歌传承人”梁丽珍和刘月球等人除了传唱《哭嫁歌》外,还物色了继承人,平时有空就教他们唱歌,学习《哭嫁歌》的历史文化,使之代代传承。
龙井村的美,还体现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该村有建于明末清初的陈氏古民居建筑群,整体用石柱、青砖、铜瓷瓦、杉木等材料建造而成,既有壮族本身特色又有浙江两进式风格,还兼有岭南地区特有的浮雕建筑特点。陈氏古民居和富有神秘色彩的蓝衣壮文化一道,共同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N0.9 湛江镇平江村
平江村位于港南区湛江镇东北部,位于324国道旁边,距离贵港城区只有32公里,交通便利,四季气候宜人,拥有风光旖旎的生态田园及曲径通幽的自然河流、传统质朴的客家文化。
走进平江村,您会看到清洁的进村道路、崭新的村民楼房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您会闻到沁人心脾的淡雅荷香;漫步平江村,您会看到错落有致、极富层次感的荷田。贵港市四季花田农业生态园坐落于该村罗塘屯,由罗塘屯经济能人发起,以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和国家AAAA级景区为标准,整合周边五个村屯的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今年贵港市荷花展开幕期间,作为贵港市第二届荷花展分会场,该村仅二十几天就吸引近8万多游客。
新屋园屯去年从外地引进多种优良蔬菜品种回来种植,主要有花藕、菜藕、水芹、茭白、水果玉米、黄秋葵、有机水稻等。平江村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不但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还改善了当地的居住环境,打造了一个极具特色的山美、水美、人美、村美的魅力乡村,助推“美丽港南·生态乡村”建设。
N0.10 木格镇君子垌屯
港南区木格镇云垌村君子垌屯,距贵港城区40公里,这里民风纯朴、环境优美、山水秀丽、人文历史非常深厚,因为客家围屋群坐落其中而闻名,是一处被历朝历代众多官商认可的风水宝地。
君子垌客家围屋群由段心围、云龙围、桅杆城等十九座客家围屋构成,是广西最大的客家围屋群,分布范围约6平方公里,最早的围屋建于乾隆末年,大部分建于咸丰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十分难得的人文瑰宝,是贵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君子垌客家围屋群集家、祠、堡于一体,是“土楼”式民居建筑形式的演变形态之一,充分体现了外“围”内“通”的特点,体现了完美的对外防御体系;围屋城内回廊四通八达,屋与屋之间、屋与围墙之间均有甬道连贯,步履其间,如入宫中。屋脊和墙顶上饰马头状立体装饰,飞檐翼角,精雕镂刻,独具匠心, 墙体内外“金字顶”或檐外墙顶装饰有宽约0.6米图案纹饰,内容取材体现了丰厚的儒家文化特色,寓意深远。
君子垌屯人杰地灵,人文鼎盛,在封建社会科举考试中,曾培育出多名进士、拔贡、奉政大夫、监生等文人名士。在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更是人才辈出,曾有七任县长、抗日勋章获得者、抗日航空战士、黄埔军校毕业生、上甘岭战斗英雄、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接见的劳模、国际知名企业执行董事等杰出时代人物,他们为这里增添了无限的荣耀。
假如您来到君子垌屯,可以品尝客家土鸡、木格白玉蔗,可以购买天然草席,可以观赏富有客家特色的为小孩上灯、落灯仪式,还可以欣赏龙凤麒麟舞的表演、客家山歌的颂唱等,相信您一定会心满意足、留连忘返!
N0.11 瓦塘乡香江村
港南区瓦塘乡香江村,距贵港城区31公里,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亚计山麓、郁江河畔,川流不息的西江黄金水道穿越全境。境内有香江古村落码头,这里曾客商云集,是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是桂东南武装起义的革命根据地。分别被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评为文明屯、文明村、卫生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示范点和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
香江村人杰地灵,自然风光秀丽,历史久远,人文底蕴深厚。走进香江村,映入您眼帘的是一幢幢各具特色的漂亮楼房,清洁的环村道路,夏日的荷花映衬着村民漂亮的楼房,庭院中亭台楼阁设计独特,鲜花常开,水果飘香。
香江村满村屯是一个荔枝村,同时也是贵港市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反映满村屯群众生产生活状况的广播剧《荔枝红透六月天》曾获广西文艺创作“511”工程奖。这里有漫山遍野的优质六月红荔枝,以肉厚汁多核小、香甜可口而远近闻名。
此外,香江烤鸭以皮脆骨酥、肉质细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味道醇厚而闻名。每年的端午节,人们吃过烤鸭后,来到香江码头,一边品尝荔枝,一边观赏一年一度的龙舟赛,每年来观看香江龙舟赛的村民和游客达5万多人次。
N0.12 覃塘镇平田屯
龙凤村平田屯位于覃塘区覃塘镇北部,距209国道约300米,离集镇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覃塘莲藕产业(核心)示范区的主园区之一。
“小桥·流水·人家”是平田屯的真实写照。整齐划一的农家小院在千亩碧荷中若隐若现;龙凤江流水潺潺,绕屯而过,江边杨柳依依,江心岛屿灌木丛生,与远处云蒸霞蔚的茶山交相辉映,如一幅泼墨山水画。两年来,平田屯通过土地流转,种植莲藕近千亩。千亩荷田中荷叶青翠、高低错落,满塘粉白色的荷花于每年6月开始竞相绽放,迎风摇曳,清香袭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景象震慑人心。
该屯以“农家、荷家、壮家”为主题,对206户农户进行“荷美庭院”改造,在每条村道两边均架设了路灯,铺设了自来水管道等设施,完善了农家书屋,使新村布局日渐合理,功能逐步完善。
近年来,平田屯通过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村民逐渐形成了遵纪守法、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等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2014年被自治区评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十佳村屯。此外,该屯的特色品牌历史悠久,不远处的松柏山海拔800多米,常年云雾缭绕,是荣获国家地理标志的覃塘毛尖茶的主要产地。
总之,春可观赏桃花、夏可观荷品藕、秋可品尝瓜果、冬可健身休闲的田园风光,在平田屯得以完美呈现。
N0.13 蒙公乡新归屯
新归屯位于覃塘区蒙公乡西南部,与贵港城区相距35公里,对外有村级水泥路与209国道、324国道相连,交通便利。
新归屯四面环山,自然景观秀丽,保留有大面积的天然生态林。屯背的灵龟宝山,山内的溶洞灵气逼人,四面有古罗将山、山钟睡峰、仙猴拜佛崖、独禄山等,层峦迭嶂,紧紧环拥。
新归屯地下水系丰富,有五个泉眼长流不息,泉水含丰富的矿物质。灵龟宝山内灵龟池、少女天池、莲榕水池三池碧波微漾。“灵龟山”的“ 龟口”有一清泉,名为“灵龟泉”,泉水清甜甘洌,冬暖夏凉,水质清澈,与河道边的树木相映成趣。用泉水泡的茶特别香,酿的酒特别醇。
新归屯山环水绕,如“世外桃源”,屯内有扬善神庙、雷王庙,人文景观极具广西西江流域村落代表性。新岭村生态农业旅游区已建成了农家乐、文化长廊、灵龟宝山生态休闲区、田园观光绿道,油菜花、格桑花、油葵基地等。夏秋有壮族民俗、黄皮采摘体验游,冬春有千亩油菜花、格桑花、油葵、樱花观光休闲游。每年农历三月三新归屯都会举办盛大的民俗文化活动,农历六月初二更是该村的特别节日“黄皮节”,其盛大、和谐,着实让人赞叹不已。
新归屯村民自称为“灵龟”人,寓意像灵龟一样长寿,平安吉祥。全屯有80岁以上老人20名,百岁老人1名。新归屯村民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发扬“不等不靠干为先、精品打造换新颜”的新归精神,努力建设文明富饶的新农村。
N0.14 覃塘镇群山屯
群山屯位于覃塘区覃塘镇姚山村东北面,是覃塘莲藕产业(核心)示范区的主园区之一。
依山傍水,灵气逼人。这里山清水秀、石奇洞幽、人杰地灵,有儒家的祥和书院,有道教的天仙庙,还有佛教的报恩寺,集儒教、道教、佛教于一身,和而不同。屯中的双鸡山声名远播,据考证,双鸡山曾名钟馗岩,成名于一千年前。山上的洞府极具传奇色彩,有天然的观音坐像、达摩祖师面壁图像、“佛光”洞等奇观。双鸡山周边有4条水系,分别为福龙江、陆灵江、寿春河、才子渠,因四水的洗礼,地貌呈水田、旱地、林地和湿地相互犬牙交错状,村内的原生态植被四季常青。
文化底蕴浓厚。群山屯地处汉壮语系交界地带,汉壮文化交融诞生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老颂皮神话与黄三传说自古传唱。天仙庙上壮话山歌会、天中祭祀更是远近闻名。据老一辈传唱,历史上的郭西起义就是利用壮话山歌会做为起义日期。该屯将发扬壮族优良传统文化为己任,正努力建设独具壮族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基地。
村容村貌整洁,民风纯朴。群山屯通过“一组两会”制定村规民约,率先聘请保洁员,收取保洁费,形成了长效保洁机制,成为自治区“清洁乡村”示范点。该屯流转土地近千亩进行莲藕连片种植,开展“荷美庭院”改造,形成了绿荫环绕,落英缤纷,亭台院落与千亩荷田交相辉映的壮乡美景。
N0.15 黄练镇潘村屯
潘陈村潘村屯位于覃塘区黄练镇西南部,比邻324国道,黄练河从村前淌过,南广高铁穿越村后。
潘村屯风景秀丽,景色迷人。清晨,骑行在这整洁、宁静的村庄小道上,广袤的田野,翠绿的竹林,再加上几只叽叽喳喳的小鸟,对于骑行爱好者来说,那感觉简直是妙不可言。尤其在夏日时还伴随着微风的吹拂,也许只有亲临其境的人才能懂吧!沿途不仅可以欣赏祖辈留下来的水利工程拦河坝,还有清朝时期遗留下来的老宅,更有历经沧桑见证潘村屯成长的古老大榕树。傍晚,夕阳西下,路过潘村桥,你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想起“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诗词,与此意境再贴切不过了。看着夕阳把水映得一半红、一半黄,这真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甚是美妙。
潘村屯的村民团结和睦,尊老爱幼,携手共进,秉承着祖辈的优良作风,这都深深的体现在潘村屯努力从“后进村”华丽转身成现在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示范屯。近年来,村民们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对屯里的公共用地进行规划,绿地美化,不断美化自己的家园,不断推进“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和“风貌改造美化”等“五化”工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最美潘村屯。
“农行杯”首届“荷城十大最美乡村”展示评选活动
报纸投票规则
1.投票时间:8月1日—8月15日24:00(以寄达当日邮戳为准)。
2.投票范围为活动主办方公布的15个候选乡村。
3.本次投票设报纸和微信两种方式,参加报纸投票的读者,也可以同时参加微信投票(参与微信投票的请扫描二维码或加“gxggxc”关注“贵港宣传”)。
4.每人限投1张选票,每张选票必须选10个乡村,多选、少选的选票均无效。填写选票时,用钢笔、碳素笔或圆珠笔将候选乡村序号后的“○”涂黑,否则视为无效票。参与报纸投票的读者不限地区。
5.报纸投票必须使用《贵港日报》刊登的选票,复印、自制、拼接等其他形式的选票无效。
6.选票须填写投票人真实姓名、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和联系电话,不填、填写错误或重复填写的选票无效。活动主办方对投票人信息严格保密。
7.请将选票沿边框完整剪下,寄送选票方式如下:一是将选票邮寄到贵港日报社(地址:广西贵港市江北大道西段334号报社大楼,邮编:537100),邮资自付,来信请注明“投票”字样;二是将选票直接送达贵港日报社办公室。
8.投票结束后,活动主办方从参加报纸、微信投票的人员中随机抽出最幸运奖2名,各奖1000元;幸运奖80名,各奖100元。
“农行杯”首届“荷城十大最美乡村”展示评选活动组委会
2015年7月28日
新闻推荐
强化廉政教育 增强防腐能力——市检察机关全力推进预防职务犯罪教育警示工作
...
平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