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灌阳新闻 > 正文

陈寅恪先生的三个女儿重访桂林

来源:桂林日报 2017-12-07 11:02   https://www.yybnet.net/

陈寅恪一家在雁山园的故居:半山小筑

本文作者邓祝仁和陈流求(左三)、陈小彭(左二)、陈美延(左四)三姐妹合影

□邓祝仁文/供图

核心提要:陈寅恪先生有三个女儿:陈流求、陈小彭、陈美延。他的夫人唐筼,是桂林灌阳县前贤唐景崧的亲孙女。他们一家1942年6月至1943年8月暂居桂林市郊雁山园。陈寅恪在广西大学任教,夫妇二人曾应邀参观访问景崧中学,唐筼对景崧中学师生发表了演讲。大女儿陈流求在桂林市中山中学读书。2017年10月13日至16日,陈流求三姊妹带着后辈重回桂林,参观雁山园,重走父母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到大圩磨盘山唐景崧墓地扫墓,祭拜祖先;到灌阳瞻仰唐景崧故居,感恩祖先恩德。

(一)

“我们这次回桂林可不是突发奇想的临时决定,重回桂林看看的念头已经好多年了,却始终没有合适的机会让大家聚在一块。我住在成都,小彭在香港,美延在上海,孩子们更加分散。桂林是我们父母工作过,我们一家生活过的地方,是母亲和曾外祖父的家乡,是母亲小时候成长的地方,是曾外祖父中进士、被钦点翰林的起点和晚年闲居的地方。我们三姊妹都是八十以上的老人了,这次聚集桂林并不容易。”

米寿高龄的陈流求女士对采访她的桂林电视台和广西电视台的记者这样吐露出了自己重回桂林的心声。

雁山园里,金桂飘香。相思江水,静静流淌。秋日阳光温暖着大家的心房。

流求三姊妹一行9人于2017年10月13日分别从香港和昆明抵达桂林,下榻榕湖饭店。之前几天,流求和美延两姐妹及其后辈一行7人在昆明和蒙自访问了西南联大旧址———陈寅恪先生工作过的地方。陈小彭因为在香港政府工作的儿子难以请假而抱憾错过了云南之行。可团聚桂林,重访桂林,她不再错过,终于如愿以偿。也就是说,这趟桂林之行,他们是分别来自成都、香港、上海、广州等地。75年了,流求姐妹都记得,1942年,他们一家回桂林时住在环湖酒店。

陈寅恪的夫人唐筼,是桂林著名前贤、清末台湾最后一任巡抚、“台湾民主国总统”唐景崧的亲孙女,她和陈寅恪是1928年夏天在上海结婚的。那一年,唐筼30岁,陈寅恪38岁,他俩都没有想到恋爱与婚姻的实际大媒居然是南注生(唐景崧的号)书写的一幅诗作遗墨,这幅墨宝挂在唐筼房间里……到1942年6月从香港脱险回到桂林,陈寅恪和唐筼已经有了三个宝贝女儿:大女儿陈流求13岁、二女儿陈小彭11岁和小女儿陈美延5岁。

流求大姐1929年出生,她回忆了父亲给自己取“流求”这个名字的往事:我的名字与曾外祖父唐景崧紧密相关,和台湾紧紧相连,含义深刻得很。马关条约签订前后,曾外祖父作为台湾巡抚和“台湾民主国总统”,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流求\’是台湾的古称,父亲始终认为台湾自古属于中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把‘流求\’作为大女儿的名字”。

2010年,流求三姊妹合著出版了《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筼》一书,书中讲述了陈寅恪给大女儿取名字的缘由。那年,陈寅恪花220金在北平琉璃厂一个古旧店里“淘”得一枚旧官印,印文为“福建台湾巡抚关防”,为满汉两种文字。此印为唐景崧任台湾巡抚时使用过,平时珍藏在银行地下室的保险柜里。流求7岁时随妈妈在天津一家银行的地下室保险柜见过,掂量过,“感觉分量很重”。唐筼对小流求说,“这印跟你的名字有关系”。“七七”卢沟桥事变,一家人逃难时一直把它带在身边,到达香港,交与香港大学中文院保藏……二女儿“小彭”1931年出生,她的名字也与台湾有关,隐喻澎湖列岛,古时“彭”“澎”通用。

流求三姐妹还回忆了1942年他们一家回到桂林,受到桂林唐家后人欢迎的情形———让他们真正有了家的感觉:抗战爆发以来,全家从北京折腾到香港,颠沛流离,走遍半个中国。到达桂林时,父亲深感疲倦不堪,旧病渐次复发,必须长期休息。他和母亲商量后决定在桂林暂住些日子。经与中英庚子款会相商,父亲拟给广西大学开讲座,每周三小时。这样全家在雁山安顿下来。整日里,父亲教书、读书、写作,母亲操持一家生活,为丈夫调理身体,流求进城,寄宿中山中学学习,插班初二,星期天由广西大学校车接回雁山家中。

(二)

10月14日一大早,流求、小彭、美延三姐妹及其孩子一行9人重访雁山园。这里是三姐妹曾居住了一年多的地方。我应邀和三位姐姐的表弟表妹———世居桂林的唐景崧嫡亲重孙女唐国杰三兄妹一起作陪,边走边看,谈笑风生。

一走进雁山园,三姐妹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小时生活的情形,话题多了起来。她们清楚记得,他们家最初住在半山,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丁西林所长让出房间一同居住,后来搬到广西大学教工宿舍,都在山那边,即园子的南面。山的北面、园子中心和相思江两边风景集中的地方是学校教室和领导办公、居住的地方。那时,雁山园里除了有广西大学和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院外,还有中央研究院物理、地质、心理三个研究所等好几个单位。

园子的导游员引导大家走在一条细长的甬道上,甬道由一小块一小块片石铺就,呈龟背状,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他神采飞扬、心潮澎湃地介绍说:“这是条龙脊路,中间高,两边低,凡是走过这条道的人都会升官发财,交好运。”流求大姐笑了,用一口标准的京腔回应导游,她们小时住这儿那会,还没有这样一条“龙脊路”呢……不知谁抢过话头,如果那样,保不准你们也会像曾外祖父唐景崧前辈那样当大官了。

站在相思桥上,流求三姐妹陷入沉思。相思江就在脚下静静流淌,看不见水流,听不见水声,由于水位下降,一道一道水迹线牢固地印在两岸的岩石上,仿佛历史刻在心中的道道疤痕。在这里,三姐妹同框拍了两张照片,一张站立,一字排开,一张坐在桥的石栏上。

她们尚属年轻的孩子压抑不住欣喜的心情,正欣赏着雁山园的迷人秋色,各自找着自己喜欢的角度,咔嚓、咔嚓的拍照声不断传来,毕竟都是第一次踏进这岭南第一园林,恨不得从不同角度留下自己青睐的景致。

来到一扇锁住的古香古色的大门前,导游取出钥匙,开了锁,推开门扉,才对大家说,这里是雁山园原来的大门,平时紧锁,不开放。流求三姐妹跨过门槛,眼前豁然开朗,几乎异口同声地发出惊讶声,对,对,对,是园子的老门。大门刻有小篆对联,上方横幅为“雁山别墅”。一个个纷纷拍照留念,兴趣盎然,还不忘来几张集体照。

大家沿着相思江漫步、游览,满眼的桂花正热烈地怒放。三姐妹都记得,当年她们入住雁山园不久即是秋天,芳香四溢的桂花难以忘却。有一次,母亲带着小彭、美延到桂花树下承接落下的小花。两个小姑娘帮着妈妈在桂花树下铺开了一张白色的床单,一阵风吹过,金色的,一颗一颗米粒般大小的桂花落在床单上,姐妹俩欢欣雀跃。回家以后,妈妈自制了清香的桂花糖。在城里中山中学读书的流求大姐尽管没有经历这些,可是她却有一见到独秀峰升起灯笼,便进入防空洞躲日本飞机的独特体验。三姐妹在《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筼》一书中回忆了70多年前在桂林的有趣故事:那些日子,生活虽然艰苦,精神面貌却奋发向上。也是这个时候,父亲和李四光、吴宓伯父等30人一起“被聘为国民政府教育部首批部聘教授”,这是当时“中国教育界的最高荣誉”,获此殊荣的条件非常严格,很不容易的。

走着走着,走到了“红豆小馆”前,导游叫大伙停下来听他讲解,说那边几棵高大的树就是雁山园声名远播的红豆树,这个小馆也赫赫有名,是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1942-1943年在雁山园的住处……流求、小彭、美延三姐妹都露出了迟疑的神色,纷纷摇头说,不对、不对。小彭说,记得教职员宿舍依山傍石,叫“半山小筑”……后来穿过岩洞,来到花神祠,小彭兴奋起来,大声说,这里才是我们家住的地方。这间屋子,当时三家人住,两位老师住两旁,他们家住中间,厨房里有一块大岩石,正好用于劈柴。可小妹美延有不同意见,她纠正姐姐的说法,指出他们家不住中间住旁边。三姐妹一行9人在这了留下了好几张神态自然、高兴非常的集体合影。对此导游自然无法解释。

(三)

这个时候,还有一件事值得说说。1943年春天,陈寅恪唐筼夫妇应邀参观访问了在雁山良丰刚成立不久的景崧中学,唐筼如约对该校师生发表演说。这篇演讲稿是唐筼生前唯一一次介绍祖父唐景崧的文字,当中透露诸多其他著述不常见的材料,弥足珍贵。免于检索之苦,撮要简述如下。唐筼说:

吾家乃广西灌阳县人,但常住桂林城内。先祖兄弟三人俱由先曾祖亲自教读,皆进士入翰林院。先祖维卿公中式进士,朝考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吏部主事,尝自称南注生,盖公当时极注意越南之事,故以此为号也。光绪十年(1884)法越事起,上书政府派抚安南游说刘永福归附中国,后又率兵与刘永福和法人战,攻宣光炮台,中法互有胜负,中法议和。授福建兴泉永道,兼福建按察使台湾布政使,署理台湾巡抚。

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日战争结束,马关条约割台湾,奉旨来京陛见。台民不愿归日本,强留巡抚主持台湾独立,乃与台绅丘逢甲等建台湾民主国。台民公推维卿为总统。归来退隐桂林五美塘,读书著作,又别号退怡老人。值戊戌变法,废科举,各省设学堂,先祖曾创办体用学堂。同年春有诗二首,云:苍昊沉沉忽霁颜,春光依旧媚湖山。补天万手忙如许,莲荡楼台镇日闲。//盈箱缣素偶然开,任手涂鸦负麝煤,一管书生无用笔,旧曾投去又收回。(为人作书,口占二绝,冬阴已久,立春忽晴,亦快事也。南注生。)可见当时国家之情形及先祖之怀抱也。

先祖殁时余年甚幼,兹就尚能记忆者言之。先祖平日虽寡言笑,而性情和蔼,宽宏大度,喜怒不形于色。视孙男孙女无轻重之别。曾告先父母等云:生男无蓄辫,生女无缠足,男女须受同等教育。素有志办学堂,不久亦停办。尝向人言:将来科举必废,学堂必普遍设立。今日贵校之设,以纪念先祖,实与先祖平生志事符合。故余二年前寓居香港时,一日见《大公报》载此消息,非常兴奋,甚思回桂参观贵校,今日果能达到夙愿,不胜欢欣之至。

景崧中学1941年9月创办于桂林郊区良丰,录取初中新生三班,高中一班,共200余人,报考者达千余人。校长蒋匀田(1903-1994),在他的生平简介中,有一句话———景崧中学“以前台湾巡抚、抗日英雄唐景崧的名字命名”。蒋校长祖籍蚌埠,毕业于国立北京政治大学,受聘为北平大学讲师。北平和蚌埠沦陷后,任全国难民赈济委员会赈济专员,带领苏皖两省难民抵达广西桂林,垦荒自救,成立景崧中学。

从雁山园出来,大家一同驱车灵川大圩镇磨盘山唐景崧墓地扫墓。流求三姐妹表情肃穆,默读了曾外祖父唐景崧的碑文和一旁的生平事迹,上香烧纸,一一叩拜,又领着各自后辈虔诚祭祀,终于了却了祭拜祖先、感恩祖先的心愿。然后回到榕湖南岸,瞻仰唐景崧铜像,一一拍照留念。流求大姐在三个女儿和表妹唐国杰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山中学———她曾经学习过的地方,照相留念。回到酒店时天已煞黑。三姐妹不顾旅途奔波劳累,在酒店房间里一一签名,赠送给我她们的著作《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筼》。

10月15日,陈流求三姐妹一行驱车灌阳县新街镇江口村,瞻仰曾外祖父唐景崧故居,再一次感受祖先的恩德和桂林这方水土的滋润魅力。

新闻推荐

这里是户外运动的天堂各方人士赛后盛赞灌阳

选手们从古色古香的老街上跑过。比赛第一名北京酷赛队。获得第二名的遵义医学院健力户外队。第三名贵州水城春户外队。2017“千家洞矿泉杯”中国·灌阳全国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完美落下帷幕。两天...

灌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灌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高山草原赏日出2017-11-23 09:50
猜你喜欢:
评论:(陈寅恪先生的三个女儿重访桂林)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