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桂林 今日临桂 今日阳朔 今日灵川 今日全州 今日平乐 今日兴安 今日灌阳 今日荔蒲 今日资源 今日永福 今日龙胜 今日恭城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今日灌阳 > 正文

叠彩山一幅画像背后的故事

来源:桂林日报 2020-08-21 08:30   https://www.yybnet.net/

叠彩山风洞口左侧石壁的(马相伯夫子像)(本文作者所藏资料图)

马相伯(1840-1939年)

林素园(1890-1967年)

林乐义(1916-1988年)(本文作者翻拍)

桂林造币厂承命铸造的“百龄老人马相伯先生遗像纪念章”(网络资料图)

□邓祝仁

日前,为了完成一份桂林历史文化名人材料的最后整理,我又一次登上了已经不知登临了多少次的叠彩山,来到风洞,来到洞口左侧石壁面前,仔细端详着一幅摩崖画像———《马相伯夫子像》。马先生在他人生最后岁月的一两年里对促进桂林发展与提高这座华南小城的知名度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其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并且还将影响下去。

可是,呈现在我眼前的马先生画像,已被一块玻璃严严实实地覆盖着,不知此系谁之手笔,这样做,故然是为了保护,善心明显,而我的感觉是,马先生面容虽然依稀可辨,然早已失却了我脑海中曾经的清丽清晰、神行兼备,画像两侧的文字则难以卒读,减少了画像的魅力,至为遗憾。

回到家,我找出早些年所收藏的叠彩山《马相伯夫子像》(见压题图),发现和刚才山上所见迥乎不同。细加端详,昔日之画,画面干净,线条分明,深浅自如,自然流畅。马先生须髯飘然,面容慈祥,神态安宁。

我查阅所积累资料,这画像及其所涉及几个人物的来龙去脉、背后故事一一明朗起来,现分享读者,以免搜寻之苦(目前尚未发现全面系统介绍的文章)。

马相伯先生生于鸦片战争爆发的1840年,比桂林灌阳前贤唐景崧大一岁,江苏丹阳人。清同治九年(1870年)获神学博士、授职神甫,是一个地道的天主教徒。光绪七年(1881年)曾任驻日领馆公使、参赞。1903年创办震旦学院、复旦公学(任校长),一度代理北京大学校长。1937年以97岁高龄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10月,应李宗仁邀请,由南京避居桂林,下榻叠彩山景风阁,房门口贴一副对联:“生有自来戚继光,死无遗憾范希文”。

画像右侧镌刻着如下诗句:“马相伯夫子像赞心赤貌慈人瑞人师形神宛在坚弥高弥林素园敬题(印章)”。

林素园,何许人,为嘛能有幸给马先生画像题词?搜寻当地网站,发现林素园并非瓜众一族,也系名流哟!福建长乐人,1890年出生于书香之家,比马相伯夫子小了整整50岁,和于右任、邵力子、马君武均是马先生的学生。通文史,擅诗词,是教育家、书法家,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先后创办、主持了十多所学校。1912年毕业于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福建师大前身),1915年赴日留学,主修教育学,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回国后相继担任北平民国大学教授、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校长。1936年获李宗仁接见,翌年来到广西,一度担任李宗仁秘书,与来自厦门的“儿童流亡剧团”合办桂林黄花岗小学。1939年秋,在马君武、郭德洁主持下,举办“林素园书法展览会”,义卖作品数百幅,所得款项悉数捐赠抗日前方将士。有了这些经历,给马先生画像题词自然是顺理成章的。

而《马相伯夫子像》左侧文字告诉我,该画原作者姓林名乐义,也比较陌生,然而颇有来头。

据《建筑师林乐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一书介绍,马相伯留居桂林时已届99岁高寿,桂林文化界举行盛宴,祝贺老人诞辰,贤达名流如李济深、李宗仁、何遂、田汉、欧阳予倩、夏衍、焦菊隐、关山月等人盛装出席。

与会者中,一位年轻人尤其令人关注。这就是时年23岁,1937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建筑系,1938年逃到桂林开始执业建筑师设计生涯的青年建筑师林乐义,甫来乍到,因其成功设计了两江师范学校等建筑而成名,受邀与会。他是座中最年轻的客人。

杯觥交酌,吟诗作赋,一阵热闹之后,有人提议为寿星作画志喜。热闹喧嚣的现场顿时戛然而止,安静下来。大家面面相觑,期待着大画家的出现。

这时,一个留着一撮小胡子的年轻人走了出来,这就是林乐义。林乐义年纪虽属年轻,但早已是一位“老画家”了。原来他自小就热爱绘画,中学时出版过一本钢笔画册,画册在校内争相传阅,一时传为美谈。

只见林乐义踌躇满志,走到老寿星跟前,深深鞠躬,热情拥抱,随之着墨挥毫,三笔两画,几番勾勒,一幅人瑞画像,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建筑师林乐义》这部书还介绍,除了两江师范学校外,林乐义当年在桂林留下了多件杰出的建筑作品,如中国农村复兴会(五美路原市政府办公大楼)、广西艺术馆、桂林市立游泳场(今西门坝游泳场)、桂林社会服务大楼(今榕湖北路湖滨饭店内桂林市中华文化促进会办公大楼)等十余项。林乐义1948年离桂,赴美留学,回国后,成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大师,历任中央设计院总建筑师、中国建筑科学院总建筑师、建设部建设设计院总建筑师,受聘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培养了杰出的美国建筑师林樱(美越战纪念墙获奖作者)。代表性建筑作品有首都剧场、电报大楼、北京国际饭店等。

在一片喝彩声中,马先生的弟子,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原校长林素园,走到画像跟前,提笔吸墨,在像的右侧题写了上面已提及的诗歌《马相伯夫子像赞》。

1938年11月,承于右任院长之请,马先生借道越南赴云南昆明,无奈途中染病,留居越南谅山,不幸于1939年11月4日在谅山病故,享年100岁。

噩耗传来,桂林一片悲戚。1939年12月17日,桂林社会各界在省政府礼堂(今独秀峰下靖江王城)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桂林造币厂承命铸造了一批“百龄老人马相伯先生遗像纪念章”以示纪念。

1940年,桂林为了纪念马相伯先生,李宗仁嘱将林乐义所绘马先生画像刻在他旅桂住处叠彩山景风阁风洞口石崖以志铭记,这个责任重大的艰巨任务居然落在了一位业余雕刻者头上———画像左侧有“庚辰四月吉日”“刘保虚镌”字样。“庚辰”,即1940年,镌刻者刘保虚,生于1897年,兴安人,广西政法学堂毕业,时任某警备司令部少校法官,对金石篆刻有兴趣、有研究,有名气。叠彩山《马相伯夫子像》刻石,刀法流畅,深浅自如,技法娴熟,作品熔铸了刘先生的缜密思考与殷红热血,体现了他的深厚功力与雕镌风格,成为桂林山水摩崖石刻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成就了桂林旅游文化中一桩美事,也让后人记住了刘保虚这个名字。更让笔者没有想到的是,在撰写这篇小文的当儿,才知道兴安四贤祠广西著名书法家李雁所书门联“咫尺江山分楚越,使君才气卷波澜”,实乃刘保虚先生所撰,同时,刘先生还是我一位至今尚有往来的高中老同学的祖辈、桂林文化名流黄槎客先生的广西政法学堂同学,而且,刘先生孙女竟然是笔者多年的文友呢。

新闻推荐

灌阳江口村:桂剧“奠基人”唐景崧的故乡

江口村一角。唐景崧三兄弟故居内景。村民在唐景崧故居练习桂剧表演。古村落商贸街。核心阅读灌阳县新街镇江口村位于镇区...

灌阳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叠彩山一幅画像背后的故事)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