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贵港讯(记者/刘艺 通讯员/洪星桦 郑秋平)以前,农民大多是种植单一的农作物,一旦农作物销售跌入“低谷”,就会赔本。近年来,贵港市农业部门把农作物套种技术作为一项重大科研课题来攻关,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特点的套种技术,即采用高秆作物套种藤类或低矮作物,向立体空间要量产要效益,一分地两份收入,给农民收入套上“双保险”。今年上半年,贵港市农作物间套种面积达103万亩,比增3.52%。初步测算,通过间套种全年可增加农民现金收入10亿元。
提起农作物套种,贵港市覃塘区五里镇东流村流冲屯村民杨日汉赞不绝口。今年春,他在13亩甘蔗地里套种西瓜,前些日子西瓜成熟出售收入达4万多元。9月5日,杨日汉站在田间看着节节长高的甘蔗告诉记者:“到年底砍卖甘蔗,还能收入一大笔钱呢!”覃塘区樟木乡罗柴村村民李锡作则运用玉米套种猫豆。他告诉记者:“玉米在早春种植,六七月份收获,猫豆则是在7月后开始攀爬,玉米秆刚好作为猫豆的天然棚架,省去了人工搭建棚架的人力和费用。去年,我在15亩玉米地套种猫豆,仅猫豆一项就收入1.3万余元。”目前,覃塘区玉米套种猫豆面积为全区最大,套种面积达7万亩。
“套种技术就是充分利用农作物生长期的空间和时间差,在同一块地里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作物,既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可增加农民收入。”贵港市农业局局长黄炎林说。在贵港市港北区大圩镇玉米套种穿心莲万亩高产示范片,在收获以后的玉米秆下,穿心莲开始开花结果,月底就能收晒。村支书覃火明算起来经济账:“早春玉米亩产500公斤,每公斤均价2.5元;穿心莲预计亩产600公斤干品,每公斤均价5元,两项合计亩产4250元,除去投入成本1100元,亩纯收入3150元。”
在贵港,套种已不是新鲜事。在覃塘区试验“稻藕套种,田中养鱼”,让前来参加全区农作物套种套养现场会的与会人员啧啧称赞。覃塘区农业局局长李祚能介绍:“稻藕鱼套种套养试验示范基地,主要在田中开挖鱼沟和10平方米的鱼池,利用8月份后藕叶逐步枯黄的时机,在藕叶空隙栽种水稻,不仅解决了粮食与经济作物争地难题,还为农民增添了一份养鱼收入。”
据统计,今年,贵港市粮食作物间套种面积达21.89万亩,甘蔗间套种面积21.96万亩,木薯间套种面积28.7万亩,水果间套种面积23.56万亩。
新闻推荐
本报灵川讯(记者/骆展胜)“前两天,市委书记来我们村暗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话题从目前村干部待遇较低,聊到今年村委换届选举如何防止宗族势力干预等诸多方面。市委书记直奔村里听取民意,...
灵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